服务大局,聚焦民生,这里是《今日关注》。彭水县连湖镇回龙村六组距离当地县城70多公里,村里目前都是一些老年人在居住。上个月初,山体滑坡导致回龙村六组的饮水池被掩埋。可一个多月过去了,水池一直没有清理维修,村民无水可用,只好四处求助,但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今日关注》,我们一起来关注:无人解决的饮水难题。
朱大爷是彭水县连湖镇回龙村六组的村民。他告诉记者,被掩埋的饮水池是十年前由镇政府出资修建的,也是周围村民日常用水的主要来源。山体滑坡发生后,镇政府派挖掘机疏通了附近的道路,但不知什么原因,被泥石掩埋的饮水池却似乎被人给遗忘了。
彭水县连湖镇回龙村村民朱大爷说:“向政府也反映过,向大队也反映过,反馈的结果,叫我们自己想办法。”
为了解决吃水的问题,回龙村的老人们只好自己买来水管,在附近的山坡上四处寻找水源。80多岁的朱大爷为了把山水引回家,每天几乎都要在两米多高的堡坎上顶着烈日往返四五趟,手里还得拄着一根竹竿。
朱大爷说:“累啊,没得办法啊,一天要弄好几次,水不来,落差矮了,引不下来。”
朱大爷操作了十几分钟,取水点的水量依然不够引回家里。而更让大家担心的是,持续的高温天气,会让山上的取水点逐渐干涸。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村民们对日常用水几乎都达到了“抠门”的程度。
彭水县连湖镇回龙村村民说:“空调水接起洗碗、洗手、冲厕所。”
另一位村民说:“十天擦一次澡,都是擦干汗。”
一个多月以来,朱大爷等村民也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此事,8月初相关部门曾回复:回龙村六组“已接通大水池的水源,不存在没有水喝的情况”。可村民们告诉记者,回复中提到的大水池是一个备用水池,里面的水都是下雨积蓄而来,所以一直无人使用。而且大水池进水口的水质混浊发黄,水面漂浮着一层悬浮物,摸起来还有滑腻粘稠的感觉。
彭水县连湖镇回龙村村民说:“确实脏得很哦,大队和镇政府都没来看过,只晓得修了一个大池子,里面有水,水装了多久(他们不知道),是个死水塘。”
这样的水质显然无法饮用,所以村民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帮助把小水池清理出来。但村干部却表示,村里无能为力。
彭水县连湖镇回龙村村干部廖国立在电话中说:“村里实话实说没有钱,如果你需要材料,需要水泥、沙、需要管子,这边政府可以出,劳力就是你吃水农户出。”
彭水县连湖镇回龙村村民朱大爷说:“我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怎么挖法哦,挖机都要搞一两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专门工作力量,负责突发事件应对有关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那么,回龙村六组目前的困境当地镇政府是否知情呢?有没有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呢?
彭水县连湖镇政府工作人员说:“村干部给你们驻村领导说了的,反正说了以后没有下文。”
记者问:“什么意思?”
工作人员说:“就是没有效果,意思是没有管它。”
工作人员提到的“驻村领导”,是连湖镇分管水利的副镇长张豪。由于张副镇长正在休假,朱大爷随后电话联系上了对方。但张副镇长表示,要修复水池,还得村民自己想办法。
彭水县连湖镇副镇长张豪在电话中说:“大家自己生产自救,老百姓想办法也是办法,是不是嘛。”
在电话中张副镇长复述了上次回复的内容,认为村民可以使用备用大水池。显然对方没有到现场查看过。
彭水县连湖镇副镇长张豪问:“你们附近有个水源,是不是?”
朱大爷说:“我要求你实际到现场去看一下,那个水吃得不?事情出了一个多月了,没有哪个人到受灾户这里了解情况,没得哪个来。我们现在只是往上反映,反映结果就是踢皮球。”
连湖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联系村干部处理此事,如果依然无法解决,只能等张副镇长休假后再处理。这次采访,记者从头到尾都是以村民的身份在进行,就是为了了解问题迟迟无法解决的真实原因。但遗憾的是,事情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如此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还排在了相关负责人休假之后。这也许就不是工作难度,而是工作态度的问题。我们希望当地相关部门积极作为,真正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