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高温下的坚守丨大渡口红旭水上救援队:用热爱筑起“生命防线”

8月8日下午,虽已过立秋,但是气温仍居高不下。长江沿岸滑石滩旁,大渡口红旭水上救援队依旧坚守。“娃子,别往前游了,前面水深危险。”救援队拿着喇叭喊道,豆大的汗珠从队员脸上划过。天气炎热,江边有风,温度要凉快一些,不少市民选择节假日来这里耍水。长江段水流湍急、水下坑坑洼洼看不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倒,存在溺水风险。

微信截图_20240820150626.png

大渡口红旭水上救援队总指挥罗正龙。

“每年的7月到8月是最难管的时段,暑假来临,天气炎热,很多大人小孩都来江边耍水。”大渡口红旭水上救援队总指挥罗正龙介绍道,“最怕那些大人在上班,娃自己出来玩没看管的,这种很危险。遇到这种我们都是先劝诫再关注,保证他们的安全。”

微信图片_20240820142013.jpg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碰巧就有人因体力不支而险些溺水,救援队立刻下水,利用皮划艇等救援设备迅速到达溺水人员面前展开施救,从水里拉他上岸。溺水人员上岸就表达了感谢,表示当时很慌,多亏救援队在,不然后果难料。罗正龙说:“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每个月都有好几起,看到了就会立马实施救援。”

截至2024年8月20日,红旭救援队累计救援81起,真正做到执勤范围零溺亡。

IMG_4807.jpg

红旭水上救援队的诞生

整个团队于2022年6月1日成立,发展至今已有正式队员48个,志愿者十几个。队员来自不同岗位,有公交驾驶员、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个体商贩、环卫工人、自由职业者,也有退休的工人。

“自从王红旭老师的事件发生后,我就联系身边时间充足、会游泳的朋友,邀约他们加入救援。救援视频还发了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知道,救援队也就这样诞生了。”罗正龙介绍道。

微信图片_20240820142019.jpg

救一人也是救了一个家

“2023年,有几个三十几岁的小伙子在岸边脱衣服裤子,我上前询问情况并告诫水深危险,再看到时他们已经跳河游出去了,我马上喊人组织救援。如果不是发现及时,他们就回不来了。”罗队长回忆道。“还有两次救援分别在2022年和2023年,都是一对父子,救援队把他们拉起来之后,还特意到救援亭表示感谢,哭着说谢谢,没有救援队这个家就完了。”

微信截图_20240820150901.png

采访群众。

“听说过王红旭老师的事情,很痛心。”江边带孩子玩水的妈妈说道,“现在有救援队在这,真发生意外还有他们帮助,感觉很安心。”

罗正龙介绍道:“这份工作本身就是公益性的,救了这么多人,老婆娃都为自己骄傲,自己也很自豪。”

微信图片_20240820141944.jpg

困难重重,如何看待

“累不累?肯定累,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平衡这个东西,心态放平。我喜欢游泳,就把这件事当成放松看待。”罗正龙在回答救援所遇到的难处时说道。

“家人担心是肯定的,我宁愿个人遭,不宁愿队员遭。”再提起家人的担心时,罗正龙说道,“有个队员,他值完班后去游泳了,他老婆打电话联系不到,特别担心他的人身安全。后来队员联系上了,怕他家人因为这件事而产生心结,不再支持他从事公益救援工作,我后来到他家里面去协调这个事情,最终他老婆解开了心结,同意自己的丈夫继续做下去。”

IMG_4847.JPG

队伍成长历程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队伍可以正规化、持续化、长期化、发展下去,能够救更多的生命,做更多的好事。”罗正龙介绍道。除了公益性救援,红旭水上救援队也在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与宣传防溺水知识,2024年红旭水上救援队参加水上救援培训及应急演练5次,救援队退役军人和队员队列训练4次,宣传辅导员进校宣传辅导1次,育才红旭小学学生到红旭水上救援队听取辅导员宣讲2次。

微信图片_20240820142032.jpg

截至目前,红旭水上救援队已被评为九宫庙街道2023年度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先进民兵单位等荣誉,救上来的人也纷纷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微信图片_20240820142026.jpg

日月交替,四季轮换,不变的是那颗坚守的心。罗队长说的话一直在记者耳边回响:“少说、多做、无私奉献、善待他人、完善自我。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我干不动了要把接班人找好,要把‘红旭精神’传承好。”

(  作者:周思睿 王铎翰  )

(  责任编辑: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