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重庆打造“超充之城” 到2025年建成超充站2000座

1秒钟1公里,1台车充满电,相当于一杯咖啡的时间。8月8日,重庆便捷超充之城建设峰会在渝州宾馆举行。来自全国的充电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产业伙伴齐聚一堂,围绕城市超充建设之路,共同探讨“城市一张网”商业实践、生态进展,展示华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液冷超充技术成果及运营效果。

图片 2.png

九龙坡区政府与华为数字能源公司签订智能充电网络联合创新中心建设协议

会上,九龙坡区政府与华为数字能源公司签订智能充电网络联合创新中心建设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补齐产业链、加强前端研发制造,构建“设计标准化、运营数字化、服务价值化、产品集成化、网络规模化”的超充全业态发展格局。

图片 3.png

共建超充网络,助力重庆便捷超充之城建设签约仪式

同时,华为数字能源与华夏鲲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货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爱众综合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庆旭锦信安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愉秒充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签约,携手客户伙伴共建超充网络,助力重庆便捷超充之城建设。

现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产业伙伴还围绕城市超充建设之路,共同探讨超充一张网商业实践、生态进展,展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液冷超充技术成果及运营效果。

图片 4.png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演讲

如何推动电动汽车快速普及?“打造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与普及。”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表示,华为提供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通过超快一体、功率双极池化、光储充一体化等创新技术,让电网“放心配”。通过“共建生态”的方式,让用户“放心买”,让运营商“放心建”,让车企 “放心造好车”,让城市治理“更高效”“更安全”。为用户打造极致体验、广覆盖的超快充网络。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体验,助力各级政府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及政策落地。

图片 5.png

赛力斯汽车平台技术体系总裁何浩

如何加速电动汽车普及,提升用户的补能体验?据赛力斯汽车平台技术体系总裁何浩介绍,今年1月,赛力斯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赛力斯将携手华为共建“超充一张网”,为用户带来“快”“多”“智”的极致充电体验,最快接近“一秒一公里”的超快充电速度,“想充即充”“即插即充”的智能充电体验。为助力重庆便捷超充之城的建设,赛力斯将会在超级工厂,办公园区,AITO用户中心,稳步推进超充站建设,通过构建智能网络生态圈,真正做到“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的充电体验”

图片 6.png

全市统一公共超充品牌“重庆捷充”

今年3月,重庆率先发布《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配套出台《重庆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推出全市统一公共超充品牌“重庆捷充”。提出到2025年,建成超充站2000座、超充桩4000个的目标。

目前,重庆市在建以及建成的超充站约500座,数量规模居于全国前列。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建成充电桩超过3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3.6万个,个人充电桩28.6万个,平均车桩比约2:1,优于全国2.4:1的平均水平。

微信截图_20240808212845.png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表示,重庆正从产业生态的高度,从充电站、桩等硬件设施,到技术、网络等服务,打造全国一流便捷超充城市。如打造“超充+快充+便充”的充电生态,从供给、需求、服务三端强化引导,加快推进超充站建设,应用推广超充、快充和智能有序充电技术,快慢结合、多层次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体验,构建充电便捷、智能高效的新能源汽车补能服务体系。

此外,重庆还在打造“桩端+车端+电网端”的智能生态,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重庆数字捷充平台上线运营,实现全市超充站数字化管理,引导全市公共充电站、桩全量接入,建成使用便捷、能力强大的充电服务平台;打造“制造+研发+服务”的产业生态,围绕充电产业上中下游重点领域,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充电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

(  作者:周凯航 王铎翰  )

(  责任编辑:杨雨实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