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今日关注】复耕的土地 又撂荒了!

服务大局,聚焦民生,这里是《今日关注》。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是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在开展的一项工作,目的是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去年,万州区后山镇,就开展了这项整治工作,有700亩耕地得到恢复,然而时间刚刚过去一年,如今这些耕地又变得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今日关注》,一起来关注复耕后的撂荒地。

后山镇紫云村位于万州区西部,去年5月,有施工队伍开进村里,将部分竹林恢复为了耕地。这些土地原本就是耕地,因为多年前撂荒,被种上了竹子。然而整治完成后一年,紫云村的这些耕地,已经再度撂荒,长满杂草。

年过八旬的曾谊芳是后山镇紫云村四组的村民,她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又是一个人在家,想要到地里去耕种,根本不可能。

“我挖都挖不动,种了几个南瓜,都弄了很久,我手不方便。”万州区后山镇紫云村四组村民曾谊芳说。

记者注意到,整治后再度撂荒的耕地,在紫云村随处可见。

万州区后山镇紫云村四组村民廖亮全介绍,家里人都没有在家,他一个人种不了那么多地。

土地无人耕种,主要是村里的劳动力,大多都外出打工或者搬离,留下的都是老年人。

据了解,紫云村去年整治的耕地,有200多亩,而整个后山镇,整治面积达到700亩,而因为上述原因被再度撂荒的不在少数。镇政府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证实,劳动力不足,确实是耕地整治后被再度撂荒的主要原因。

“政策是好政策,但是面临现实的条件,现在农村劳动力不足。”万州区后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劳动力不足,存在不是一天两天。在整治工程启动之前,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万州区后山镇农服中心主任连孝俐对此回复记者:“这个我也不清楚,地块上可以恢复耕地的地方,都是上面发下来的,我们去看了过后,感觉地方比较大的,就把它整理出来。”万州区后山镇规建办主任表示,是上级部门给他们指定的图版,这个不是他们搞的,不是他们想当然这样弄的。

按照农业服务中心和规建办人员的说法,对非农化、非粮化耕地进行恢复,是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至于其它问题,则没有考虑那么多。但是对于这样的整治,村民提出了质疑。

一位村民认为,改了耕地就应该种,不耕种就没有意义。另一位万州区后山镇紫云村村民说:“那边河沟的土地全部挖了,又没有人来栽种,竹林都被挖了,现在怎么办嘛,就是骗国家的钱。”

村民的话似乎有些过激,但却点出了问题所在。据了解,2023年5月,后山镇的700亩耕地整治完成后,曾栽种了玉米,通过了验收,不过栽种时间比正常播种时节晚了一个多月,最后基本没有收成,而是成为了青贮饲料。到了今年,大部分整治后的耕地无人栽种,后续更是没有产出,这样的整治还有什么意义?对此,后山镇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非农化、非粮化耕地整治,并没有要求后续耕种的持续,如今部分土地再度撂荒,不是他们能左右的,不能证明这项工作有问题。

“实际上撂荒地不像复耕复种,只是需要刨出来,不需要复耕,这个是一直有政策的。”万州区后山镇副镇长姚世衡说。

情况真是这样的吗?记者随后走访了万州区农委,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科科长表示,去年栽种通过验收,今年不栽种了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允许的,“现在国家提倡的是耕地都要耕种,耕地恢复是各个乡镇找人恢复的,耕地恢复是区规自局在管”。

实际上,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部就发布过《关于在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要严守底线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意愿确需开垦的,应经县级论证评估和省级复核认定,具备稳定耕种条件后方可实施。那么,后山镇这700多亩撂荒地的复耕,有没有进行过这些评估和复核呢?

万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耕保科负责人说:“没有那么复杂,还要搞论证,恢复耕地就是这样,现场只要恢复的土层有那么厚就行。”而对于以后有没有人耕种的问题,万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耕保科负责人则表示:“耕种的问题,弄出来是耕地就该农委管撂荒地的问题,耕种的问题也不是我们规自局管。”

土地复耕整治,要不要注重实际效果?不同的部门和单位,站在各自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答案,管好自己那摊子事,似乎都没错,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复耕后被再度撂荒。非农化、非粮化耕地整治,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具体实施之前,涉及此事的单位和部门,应当做到相互协调、科学调研、严谨规划,这样才能确保整治取得实效,否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罗彬 鹿亚东 吴忠利 陈彦余)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