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今日关注】关注食品安全(二) 看不见的外卖后厨

服务大局、聚焦民生,这里是今日关注。今天的话题,我们聚焦在食品安全上。餐饮外卖,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消费习惯,但是送到手上的这些美食,加工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它真的能让我们放心吗?针对这个问题,记者连日来去往我市多个区域进行了暗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看不见的外卖后厨”。

记者通过美团、饿了么等App进行搜索,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餐饮外卖,为无堂食的外卖专营店。这类店铺大多开在背街小巷,或是不临街的商铺,普通消费者一般不会光顾。正因如此,这类店铺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受到社会的关注。记者的暗访,首先从证照展开。

根据《食品安全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经营场所应当证照齐全,进行公示。记者先后走访了北碚、大渡口、沙坪坝等地的多家店铺,发现悬挂公示证照的情况执行得并不理想。

在大学城某连锁冒菜店,记者询问员工:“员工的健康证每个人都办了的吗?”

员工:“但是它也没要求你全部办,前面我们办了两个,办了两个就行了,其他的人不办也可以,他们也不知道你们里面招了多少人。”

按照规定,餐饮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而且必须每年体检。不办、漏办或者过期失效,均属于违规。

记者走访的十多家外卖餐饮后厨中,大部分卫生管理都存在问题。以垃圾桶为例,这些店铺大多都将垃圾桶放在操作区中央,没有做到洁污分流;有的甚至没有按照要求,使用脚踩型、加盖型垃圾桶。此外,一些后厨缺乏必备的灭蚊器具,有的即便安装了,也没有开启使用。

在大学城某外卖店,记者发现灭蚊灯并没有打开,员工回答:“现在没开,晚上开着的。”

大渡口这家排名靠前的炸鸡店,生产食品的操作区内,竟然还铺有一张床,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面对记者的询问,对方回答:“那是人家的床,没有地方放,拿到这里的。”

再去北碚天生丽街广场这家抄手店看看。记者注意到,后厨天花板、墙角、甚至电线上,到处都沾满了油污,不少部位还混杂着霉点、黒斑,卫生状况堪忧。

记者询问:“平常没有清洗吗?”

对方回答:“能做清洁的地方就做了,做不到的就没有做。”

对于记者提出抽烟烟机和厨房其他地方都是油污。

对方表示:“抽油烟机开张的时候洗了的。”“厨房都是这样。”

食材、配料裸露堆放,不按要求加盖加膜保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这家大盘鸡店,店家将半成品食材堆叠码放,很容易招来蚊虫,存在被污染风险。

店家的回答则是:“这是今天才加工的,还没收拾。 ”

暗访中,记者还注意到,约三分之二的外卖餐饮从业者,工作期间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口罩、手套以及遮盖全部头发的工作帽。北碚区这家连锁餐饮店正在加工鸡蛋的工作人员,一边用手触碰食材,一边还在触摸手机。

根据《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使用指南》,食用油煎炸累计使用时间不能超过三天,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2小时。然而实际操作中,外卖经营者是否能够严格遵守、自觉按要求更换,就很难说了。

在北碚区某汉堡店,对于关于一般多少天换一次油的问题,店家表示,“只要稍微颜色变深了就可以换,单子多就换得频繁,单子少就换得少。”

守住食品安全这道底线,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针对餐饮外卖这个新兴行业,监管部门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看得见、甚至看不见的问题需要职能部门、外卖平台、从业商家从不同角度进行规范、细化管理,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