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6.5”揭秘:来自重庆大学的抗日女英烈 牺牲时年仅22岁

6月5日是重庆大轰炸纪念日,这是每一个重庆人,都不应该忘却的日子。就在今天,重庆大学发布一则消息揭秘,该校1940级体育科学生侯子勤,在重庆大轰炸期间,毅然弃笔从戎,最终为国捐躯,牺牲时年仅22岁,正值花季年华。她也是当前公布的1468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中仅有的3位女性抗日航空英烈之一。

P1070023.JPG

重庆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王彦力向记者展示相关佐证资料

P1070044.JPG

刊于1938年5月16日《重大校刊》第17页“飞将军入伍”的消息

在重庆大学A区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王彦力向记者展示了相关佐证材料,包括侯子勤的成绩单以及她入伍、牺牲等内容。她告诉记者,全面抗战开始后在日本飞机大炮双重威胁之下,中华大地狼烟四起,国土沦丧之势让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奔赴前线,用生命来抵抗日军的侵略。由于日军长期占据着制空权的优势方,大轰炸成为常见的侵略手段,重庆地处西南腹地也沦为了重灾区。重庆大学校园虽远离主城区但也被数次轰炸,其中1940年最为严重,当年6月29日工学院裙楼被炸毁,7月4日更是遭受了二百余枚炸弹的轰炸,除建筑物之外,也有校内人员在大轰炸中牺牲,由师生们亲手收殓遗骸、清理废墟。

P1070061.MOV_20240605_133131.968.jpg

位于重庆大学工学院附近的大轰炸纪念碑

图1:1940年被日机轰炸后的工学院一角.jpg

1940年被日机轰炸后的重庆大学工学院一角

山城重庆“愈炸愈强”的积极乐观让全世界为之瞩目,但在满目疮痍之下,对于“争夺制空权”的渴望,成为一代青年人的追求与坚持。重庆大学的学生们面对家仇国恨迅速行动,投考飞行员、参军上前线成为校内热潮,成功参军更是成为荣耀的象征。

根据档案记录,仅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这三个月内,重庆大学参军入伍的学生人数就达126人之多,侯子勤也成为了飞行员,是一位罕见的“女飞将军”。

图3:重庆市档案馆馆藏侯子勤成绩单.jpg

重庆市档案馆馆藏的侯子勤成绩单

为何她会成为飞行员,因为在四十年代前期,空中力量减员惨烈而迅速,飞行员增补的频次非常高,而对于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又特别严格,故而各大高校的青年学子成为重点招考对象,“招考飞行员”的通知更是直接下达到了各大学,甚至高中。

当时年仅20岁的侯子勤面对国难热血难掩,积极响应,最终投笔从戎。在成为正式飞行员前,新招考的年轻人都会经过系统学习才能上战场。让人痛心的是,侯子勤在学习期间发生了意外不幸牺牲。

图4:《滑翔班二期生最后的一课》.png

关于侯子勤牺牲的报道,刊于《中国的空军》杂志1943年11月15日第129页

经与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确认,研究人员表示“可以确认重庆大学体育科学生侯子勤为英烈碑上发现的第三位女航空英烈”。

按牺牲时间顺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上,鲁美音是第一位为国献身的中国女航空英烈(1914-1940.10.29),郭彩玲(1921-1943.4.20)是第二位,侯子勤(1921-1943.5.18)是第三位。

尽管没能直接正面击敌,但侯子勤面对前赴后继的空中牺牲者们依然勇往直前,是一位勇敢的“女飞将军”!

除了抗日航空英烈侯子勤,在重庆大学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以“飞行”而被铭记的校友:何其忱。

1940年何其忱考入电机系学习,1942年空军在各大学招考飞行员,何其忱体检、考试合格,顺利加入空军军官学校第15期飞行班学习飞行驾驶,成为抗战时期著名的“飞虎队”(全称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队员。

历经95载沉浮,重庆大学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不断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师生“红心向党、立志报国”的责任和担当。

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冯业栋表示,当前,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将把校园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革命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青年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故事的宣讲者、红色精神的践行者,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部分图片由重庆大学提供)

(  作者:王小生 赵杰昌   作者单位: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