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辟谣】“流量密码”也可能是“流量陷阱”

网红“Thurman猫一杯”又一次站在了流量顶峰,只不过这一次,是为千夫所指。

自从其策划的“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短视频踩中流量爆点,多方平台下场助推刷屏,再到被官方通报为虚假信息,该博主在多个平台被封号。时隔近两个月,这场流量狂欢的闹剧,终于落下帷幕。

这一事件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骗来的流量,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感到被愚弄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虚假剧本”为什么可以大行其道?网络空间又该如何回归清朗?

图片

▲网红“Thurman猫一杯”道歉。/重庆瞭望截图

图片

“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的反转之所以能吸引公众目光,不仅在于该事件的流量之大、影响之广,更在于从中牵出了网络空间的“信任危机”。

究其本质,该事件系自媒体博主编造虚假信息博取流量,又经第三方平台发酵,被包装为“新黄色新闻”,进而进入主流视线,大量消耗了公共资源。

一方面,这些话题性强、娱乐效果突出的信息为用户提供了充足的情绪价值,很容易实现现象级传播;但另一方面,一旦事件反转“翻车”,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损伤群众对网络空间和媒体平台的信任度,形成不健康的网络生态。

鲁迅说,“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注意力经济时代,通过炮制“新黄色新闻”博人眼球,愚弄他人的精力和时间,牟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更令人深恶痛绝。

在公安机关通报涉事网红的不法行为后,该网红发布视频道歉承认“哗众取宠,博取流量”,多个平台也对其进行了封号处理,公众对其恶劣行径的声讨仍在持续。

这是一次生动的警示:新闻与剧本的边界不容含糊,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经受不住群众的考验,任何蓄意谋私、投机取巧、“打擦边球”的行为都将自食其果。

图片

▲违规“自媒体”账号需严肃查处。商海春 作/新华社

图片

网红“Thurman猫一杯”从爆火到“翻车”,可谓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这个流量可以快速变现的时代,很多网络空间的参与者信奉“流量至上”的原则,陷入了“流量崇拜”,千方百计地造流量、博流量、蹭流量。

殊不知,不少人自认为掌握了“流量密码”,实则是陷入了“流量陷阱”。

一些自媒体博主被流量蒙蔽了双眼,无视道德和法律,化身虚假信息的“黑作坊”。无论是哗众取宠、卖丑搞怪,还是编排剧本、恶意欺诈,不少博主推崇短视的“流量密码”,想着“先红了再说”,却不曾想过巨大流量带来的广泛监督,也会让自己的不良行径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而被流量反噬。

从此前的凉山“卖惨”直播、“假靳东”骗局,再到如今的“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等案例中,可见一斑。

一些自媒体平台甘当“假流量”“恶流量”的推手,成为虚假信息的“播种机”。部分平台为了讨好用户、追求流量,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平台商业价值,非但不对一些过度娱乐化的虚假信息等加以筛选甄别,反而借助算法优势“投其所好”,让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大行其道。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官方媒体也“眼红”这场流量盛宴,纷纷下场打捞流量。个别媒体为了迎合流行趋势,利用自媒体平台“短频快”的特点,在没有调查采访、认真核实的基础上,对一些热点素材进行简单的编辑制作,生产了大量的“新黄色新闻”,最终“翻车”被“打脸”,失去了用户的信任。

图片

▲“流量密码”或许也是“流量陷阱”。徐骏 作/新华社

图片

“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视频事件的反转是一记及时且响亮的警钟,敲在了网络空间治理的关键节点上,也敲在了每一个网络空间参与者的心头。

眼下,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正在进行。其中“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便是10项整治任务之一,提到要集中整治“自媒体”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信息陷阱”、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等问题。

应看到,网红“Thurman猫一杯”的例子不是简单的“撞到枪口上”,而是显示出了有关部门对于网络空间治理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网络空间绝不是“流量即正义”,自媒体从业者切不可放弃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红线,为了博流量、抢眼球铤而走险,否则非但留不住一时的流量,还会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这一事件同样值得引发对于“流量至上”的反思,每个人都应该警惕身边的“流量陷阱”。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博主、平台、媒体等网络空间的参与者,都应该破除盲目的“流量崇拜”,树立正确的“流量观”,回归正确的价值观,让网络流量自然流动,让网络空间重回清朗。

今天的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汇聚正能量的新场域,同样也是社会治理的新阵地。这也要求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治理手段,为群众身边可能出现的新威胁、新挑战设防,守牢网络空间“第一道防线”。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李君此前便提出,可通过加快短视频规范整治立法等方式,惩治“卖惨引流”“新黄色新闻”等不良现象,进而维护“流量向善”的网络环境。

流量向善,网络空间才能向清、向新。网络流量不应是肆意奔涌的洪流,相信经过思考的沉淀、有效的治理,网络空间必将“清如许”。

(  责任编辑:王铎翰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