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庆电影集团、峨眉电影制片公司、重庆报业集团、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多家单位联袂推出的电影《开山人》,以宏阔的艺术维度和细腻的原乡情愫回眸,用电影聚焦的方式,再度呈现了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为代表的一群山村人,执着地开山修路最后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用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手段,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磅礴伟岸,催人泪下地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为国内如火如荼的电影市场奉献出一张颇具重庆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
《开山人》取材于毛相林和重庆巫山下庄村的故事,但这部影片在创作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的艺术家们为了形神兼备地展现出这个故事的精神质地,不惜多次深入巫山县下庄村极其周边山峦河谷搜集素材,编导们的行程达上万公里,采访了当地的干部群众近百人次,剧本初稿完成后,又经过数十次的创作改稿会,并在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村支书毛永福为主人公,义无反顾地带领村民们在雄奇险峻的岩壁上“开山”修路的决绝行动为主线条,艰苦卓绝地实现了封闭的下庄村与山外的沟通,逐步让村民们勤劳致富的宏伟壮举再现,来还原《开山人》那浓郁芬芳的艺术气场和丰沛的原乡情愫表达,让时空浓缩后的银幕艺术形象熠熠生辉,为广大的观众回味时刻萦绕的乡愁带来了灵动鲜活的记忆。
为了更加充分地贴近电影艺术表现的真实,《开山人》在拍摄阶段,主创团队遍访巫山、巫溪、武隆、城口、酉阳、丰都、云阳、万州、奉节、黔江、石柱、彭水等二十多个区县的百余个原始村落,并对其中的近30个拍摄可行方案进行反复的甄选比较,最终还是确定了在巫山县的平河乡大峡村作为拍摄主场景,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整体外景搭建,以最大程度还原了当年下庄村的最为原始的风貌。摄制组的300余人发扬了“开山人”“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的执著精神,克服极端连续降温降雨、冰雹雪雾天气,用最真实的艺术视角再现了下庄人民当年历时7年,在千米绝壁之上,以6条村民生命的代价,艰难凿通长达8公里“天路”的动人史诗。很多镜头的拍摄都采用了最新的拍摄手段,让《开山人》里村民的质朴在最先进的拍摄制作中显示得更为直观真切。
《开山人》里的村支书毛永福、驻村干部方辉超、妇女主任李香秀、渴望走出大山的小女孩蔡莉莉,既有生活的原型,同时他们在电影中的可歌可泣行为也感天动地,正是在这群人的执着坚定,让整部电影的剧情牢牢地抓住观众们的眼球,也感染着同为下庄人,并且已经开始在县城里打工挣钱的黄祥基等人毅然回到了村里,主动地加入到“开山修路”的大军中,最后黄祥基还不幸牺牲在绝壁爆破的现场;村民们的壮举还感染了村里曾经的懒汉蔡有财等人,让这一群义薄云天的“开山人”的命运跌宕,在驳杂的人情幽微处发散出可贵的人性之光,也使得由著名演员张桐所饰演的毛支书更加地张弛有致栩栩如生。
《开山人》的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兼具历史人文维度与现实情怀观照,不仅在电影整体的艺术表达上非常成熟,而且对剧中人物塑造的基调也准确熨帖,矛盾冲突和剧情推进游刃有余,在电影叙事手段的烘托中,其重庆地域的特色腾挪,不仅让电影讴歌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也从某些侧面坚定了我们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自信和乡村振兴的信念,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同样,它还是一部情节感人至深,特别能够容易触动观众泪点的佳作,电影的放映过程与观众的感叹唏嘘就是对主创团队最好的褒奖。2023年5月,《开山人》获得了国家电影局电影精品专项资金资助。
《开山人》是重庆巫山下庄村人的真实写照,也是重庆人泼辣果敢的一种精神升华,它的上映不仅呼应了时代对乡村建设的主旨,也传递出人们心心念念的对原乡情愫的顾盼,值得我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