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重庆市“最美河流”什么样 来江北御临河五宝段看一看!

在2020年重庆市“最美河流”评选活动中,江北区御临河五宝段一路过关斩将,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全重庆市“最美河流”的殊荣,五宝镇荣膺全重庆市河长制标兵单位。

自河长制实施以来,江北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整合多方力量,全面打造御临河江北段,河流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河流变得更“美”了。

在本次评选中,御临河五宝段除了“景美”,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生态修复等多方面均获好评,这些多方共抓的举措,描绘出五宝“守护青山渝水、呵护最美河流”的新画卷。

五宝镇御临河(江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强制度 筑牢“护河”堡垒

御临河原名太洪江,沿途有箭沱湾、天保寨、龙隐寺等多个与建文帝归隐相关的故事。如今,碧绿清澈的御临河在五宝镇太洪岗与长江汇聚,形成了一道独特景观,太洪岗自古以来被称为“小朝天门”,现已成为广大市民游客的“打卡地”。站在五宝滨江路上,远远望去,河水清澈,两岸绿树依依,风景静谧而秀丽。

近年来,江北区五宝镇党委、政府把全面推进河长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重要的抓手,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完善实施方案、巡查制度、部门联动等15项工作机制,明确了镇村两级河长工作职责。同时,全镇结合自身实际,成立镇、村、社水资源管理巡逻队,设立5项巡河重点工作,量化设置16项考核指标,强化跟踪问效,严格考核问责。

为提升河长制工作人员行政执法水平,五宝推动生态领域“两法衔接”,探索建立河道警长联席会议等制度,实现河长、河道警长共同加强水域管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序衔接,为河长开展工作提供坚实执法保障。在全镇“一盘棋”的统筹中,河长一旦发现污染及时上报,镇河长办将统筹各部门,形成工作的协调联动体系,及时进行治理行动,为“护河”筑起制度堡垒。

御临河“小三峡”(江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查隐患 化解污染风险

在御临河五宝段长达6公里的岸线上,18个界桩就像一个个“卫士”,保护着这片一级水功能区。

为了强化御临河的水生态建设,五宝镇修建了御临河生态调节坝,堤坝前水位常年保持在172.2米水位线,提升了整条河流水生态品质。与此同时,对于岸边坡度20度以上的土地,五宝先后累计投入160余万元,进行生态产业化,对沿岸绿地实施国土绿化提升工程,打造出獐鹿溪、魏家溪等生态湿地,对于规划布局中涉及污染隐患的,五宝镇及时调整规划布局,制定御临河治理方案,停止温泉开发,关闭取水点及五宝水厂,全方位保护御临河的“原生态”。

针对污染风险点,五宝镇设立“监测点”,组织河长对沿江河的排水口进行全面排查,共摸排出季节性雨水冲沟12个、明渠9个。针对源头风险点制定预防控制方案,实施“一河一策”“一库一策”“身份证”管理和溯源管理。目前,巡河中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污染风险10个,落实责任单位限期整改销号12次,针对3个入河排口污水处置不达标问题,五宝先后投资300余万元,修建污水处理站2座,对流域内1800余户散居农户,全部完善修建三格式化粪池,做到污水全净化。

开阔的御临河江面(江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重管护 维护河域生态

为了维护好御临河的生态环境,五宝全镇采取农药化肥“双减”措施,大力推广有机肥,每年向御临河沿线群众赠送有机肥10余吨,绿肥种子400余公斤,向种植户赠送灭蚊灯等物理疫病防治器具,推进农膜及塑料制品回收和垃圾分类积分制度,确保应收尽收。如今,五宝镇在五宝箭沱湾、复盛滚磨滩按国标设置了2个监控断面,定期监测水质,实时“把脉问诊”御临河,经检测,御临河五宝段全域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水质标准。

在创新工作方法方面,五宝镇年投入资金60余万元,将河道清漂保洁参照城市环卫管理标准,量化细化考核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智能化巡护,并定期采取无人机巡查,安装6处高清视频及喊话系统,实施全天候、无死角防范治理。据统计,2020年,全镇累计清漂620余吨、清淤1000余吨。

在美化沿江环境方面,五宝镇在河道路两旁重要节点,撒播花种1200公斤,绿化坡地8000多亩,形成了10余公里的美丽江岸线。每到春夏季,这里的格桑花便开满河边,形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严打非法捕捞方面,五宝镇先后拆除10艘三无船舶,完成13艘渔船退捕上岸,并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河里原生态鱼种逐渐恢复,持续描绘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画卷。


(  责任编辑: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