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重庆梁平:砂陶 一抔泥土的艺术守望

西南地区的冬天,总是山寒水冷,寒风刺骨。御寒,成为整个冬天很要紧的事。于是,聪明的古人便发明出了一种御寒“神器”——烘笼。

烘笼由竹编和砂陶(又称瓦钵)两部分组成,“烘”是它的功用,“笼”是它的外形,合在一起,名曰:烘笼。天气寒冷时,只需在砂陶中盛上用柴禾烧成的木灰并埋上木炭,便可给人融融暖意。在重庆市梁平区礼让镇新拱村,54岁的李志伟和53岁的妻子常正杰仍坚持用传统老手艺制作烘笼钵等砂陶制品。近日,记者前往新拱村,打探这一传统手艺中蕴藏着的时光密码。

1_副本.jpg

李志伟在制作砂陶。摄影:熊伟

初见李志伟时,他正在作坊里摇动着土陶机,细心地把一坨软泥化无形于有形。伴随土陶机的转动,手心里的泥慢慢有了砂陶最初的模样。“制作砂陶的泥一般为红豆子泥,这种泥黏性较大,适合烧制砂陶。”李志伟说,具体用哪一块的泥也很有讲究,不能用地表层的泥土,地表层的泥土腐殖质较多,黏性不够;必须得挖1米深取中间地段的泥土;1米以下的泥土也不适宜。谈话间,不到一分钟,李志伟已把一个砂陶制作完成。

2_副本.jpg

李志伟在制作砂陶沿。摄影:熊伟

如此精湛熟练的手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练就。李志伟家祖祖辈辈都以制作砂陶为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0年前,在外务工的李志伟回到家乡,开始跟随父辈学习砂陶制作技艺。经过半年的学习与磨炼,李志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技术能手,并渐渐独当一面。耳濡目染下,妻子常正杰也掌握了不少砂陶制作技艺,成为了李志伟的最佳搭档。

3_副本.jpg

近日,李志伟将制作好的砂陶坯摆放在室外进行晾干。摄影:熊伟

普普通通的泥土经过反复搅拌、晾晒、高温烧制后,是如何做到不开裂的呢?其中奥秘就是在红豆子泥中加入煤炭灰。李志伟说,红豆子泥和煤炭灰按照2:1的比例混合好后,黏性大大增加,就像拌了胶水似的,用手抓一把,用力那么一攥,攥成一个2斤重的泥土饼子。然后,放到土陶机上,套上模具,左抹右抹、上抹下抹,并轻轻拍打,一个砂陶便初步成型。

5_副本.jpg

李志伟生窑准备烧制砂陶。摄影:熊伟

紧接着便是晾晒。“晾晒是烧制前的关键,不能有一点水分,否则烧出来的砂陶就不成型。”李志伟说,夏天由于温度高,晾晒2天即可去除水分;冬天温度低,至少要晾晒10天。

烧制环节可谓重中之重,尤其对火候的掌握要求极高,一个不留神便会前功尽弃。烧制砂陶时,需在窑子中铺上一层厚厚的煤炭,然后扯一把干柴点燃后放入煤炭中,在鼓风机的加持下,火力更加旺盛。一次性将20余个砂陶放入窑子,盖上铁盖慢慢烧制,20分钟后,砂陶烧得通红。最后一步为上釉,把烧得通红的砂陶再次放入煤炭灰中,大约10分钟后,砂陶从红色变为黑色,砂陶制作宣告成功。

6_副本.jpg

李志伟夫妇将制作好砂陶从窑内取出再放入釉池内进行上釉。摄影:熊伟

和泥、制坯、晾晒、烧制、上釉……一个完整的砂陶需历经30多道工序,耗时漫长。李志伟夫妇每天在作坊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每年有4万多个砂陶在他们手中诞生。

不变的作坊,重复的流程,夫妻二人就这样乐此不疲地坚持了10年,年复一年,他们用手中的泥土守望着梁平人对砂陶的记忆。由于技艺精湛,李志伟制作的砂陶做到了有口皆碑,积累了不少老顾客,其产品更是在四川、贵州、重庆一带备受好评。

7_副本.jpg

烧制砂陶。摄影:熊伟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电暖炉、电热毯、空调等现代家电走进千家万户。虽然受到现代制暖商品的冲击,“愿意做”和“会做”砂陶烘笼瓦钵的人越来越少,但这丝毫没有挫伤李志伟对这项传统老手艺的痴迷和信心。对于老手艺传承,李志伟惦记着、守望着、期待着、努力着。他始终相信,用最好的材料和最用心的制作,该有的总会悄然而至。

8_副本.jpg

李志伟在检查做好的砂陶坯。摄影:熊伟

如今,梁平区正在对砂陶这项传统技艺进行挖掘、抢救和保护,并引导手艺人制作砂锅、茶具等新品种,以拓展与现代审美情趣相适应的消费群体,使这一传统老手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  作者:谢清城   作者单位:梁平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