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重庆江北:“指尖技艺”带来美好新生活

磐溪姐妹在学习讨论新的手工技法。(摄影:王雪佼)

12月11日,在大石坝街道东原D8党群服务中心,一场热闹的“磐溪姐妹·手工技能提升项目”汇报展演活动举行,来自辖区的手工达人们纷纷走上舞台,展现自己的手工作品。扎染布包、靠垫、针织披肩等30余件手工艺品汇聚了妇女们的奇思妙想和心灵手巧。

大石坝街道妇联依托区妇联“巾帼桥”项目,以传统的手工制作为载体,着力提高妇女的手工制作技能,通过巧手实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以拉动“指尖经济”,助力妇女增收。

强宣传巧挖掘 培养手工团队

今年66岁的韦芬是东海岸社区的居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街道举办的手工提升培训活动,课程中老师教授的针线、扎染工艺激发了她的兴趣爱好。“我从小就学缝纫,这些手工对我来说太亲切了。”两天的课程之后,韦芬开始重拾针线,自己买布料,做起了手工旗袍。

到现在,韦芬都还能回忆起自己穿上第一件手工旗袍时的心情,“特别开心,比起买新衣服更有成就感。”当时和韦芬一起的还有20多个姐妹,大家每人都制作了一件属于自己的旗袍,东海岸社区了解到情况后,还为她们量身定制了一场展演秀,年龄平均60岁的阿姨们,第一次走上T台秀,为自己的手工作品“代言”。

通过宣传和带动,大石坝街道妇联充分挖掘辖区妇女群众中的手工达人、手工爱好者,发动和培育了妇女手工制作骨干力量9人,建立了磐溪姐妹手工坊团队,韦芬就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重培训强技能 激发从业热情

今年71岁的刘常惠是磐溪姐妹手工坊团队的“钩针达人”,大家有需要钩花的时候都会请教她。她也是整个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刘老师的钩花特别漂亮,配色、创意、手法都值得学习。”不少手工爱好者都对刘老师表示钦佩,而刘常惠却觉得自己很多方面还是个学生,“我喜欢刺绣,我就经常向她们请教。”

每周星期二是磐溪姐妹手工坊团队集中学习的日子。在团队中,大家有的擅长刺绣、有的会钩针,还有的锁边技巧了得。为了充分发挥大家的专长,每到这天,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而技能的提升,也帮助她们赚到了团队的“第一桶金”。

在旗袍秀之后,不少居民找到韦芬,想要购买他们的手工作品。“大家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私下的小爱好还能赚钱。”韦芬说。就这样,经过团队的努力,大家将手工制作的旗袍卖出了近7000元,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刘常惠对记者说:“虽然钱不是特别多,但是很开心,自己这么大年纪了还能靠双手赚钱。”

搭平台促交流 助力就业增收

走进北滨党群驿站,就可以看到一个手工品展示区,扎染休闲包、刺子绣、金丝绒手提包、手帕等手工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感觉特别精致,上面的花纹颜色好看。”市民王阿姨说。不少人还会现场询问价格,买一些回去。

为了将手工坊团队制作的手工艺品进行有效推广,大石坝街道妇联将群众往来较多的地方进行了打造,在北滨党群驿站、暖洋洋社工服务中心和黑院墙社区均有磐溪姐妹手工品的展示区,而在东原D8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则不定期举办各类手工提升培训活动,建立了学习交流阵地,方便手工爱好者们沟通交流、提高手工技能,以加大磐溪姐妹手工坊工艺品的品牌宣传。通过平台的搭建,使磐溪姐妹手工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今年6月以来,磐溪姐妹手工坊团队就累计实现了1.5万余元的收入。通过交流阵地的搭建,改善了手工爱好者们苦无阵地的状况,为她们手工技能的学习和交流创造了空间,也为她们的就业增收注入了新力量。

(  责任编辑:康希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