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打卡“重庆传统风貌街”丨一起走进“旧貌换新颜”的传统风貌区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613.png

11月26日,由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渝中区委网信办主办的“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庆传统风貌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拉开帷幕。为留住“母城”记忆,保护传承历史文脉,高品质提升城市价值,11月26日下午,多家媒体记者一同走进渝中区张家花园山城步道、中法学校旧址、马鞍山风貌区、第八步道、人和书院等地,感受传统风貌区的“文化多元”差异化发展,找寻渝中区的历史记忆。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715.png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辖区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风貌街区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载地。目前,渝中区拥有经市政府批准的传统风貌街区总计12处,占全市40%,总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占渝中区陆域面积约10%。

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近年来,渝中区成立了区规划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委员会,并在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设立区规划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及文化风貌科,建立顶层设计和专业团队,专项开展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及历史建筑的组织认定和保护利用的规划管理工作。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627.png

我们首先走进了位于中山一路的“山城步道”,随着一级级石板阶梯走下来,原本的老旧街区旧貌换新颜,摇身一变成为一条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相融合的街区。风貌区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山城街巷格局,集文化休闲、传统商贸、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体验街区。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739.png

从山城步道一路走下来,就来到位于渝中区人民路121号的中法学校旧址,这里是重庆最早的中共党组织诞生地。在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共产主义的先驱和中国革命的优秀战士:吴玉章、杨闇公、冉钧等等。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801.png

这幢颇具年代感的老建筑,透着几丝沧桑、带着些许倔强,仿佛在默默述说着这里曾经经历过的风雨与荣光。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818.png

近来年,渝中区启动了中法学校旧址修缮工程,目前已完成该项目展览制作文本、展厅设计方案及平面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争取在2021年五一前完成文物布展工作,并对社会开放。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829.png

接着,我们来到了马鞍山传统风貌区。作为重庆市28个传统风貌街区和渝中区10个传统风貌区之一,因地形呈典型山城聚落空间,形似“马鞍”,于民国年间便得此名。从“山下”大礼堂到“山上”马鞍山不过百米,但却是蕴藏一番悠然意境——古树参天,街巷相连,充满历史厚重感的32栋历史建筑点缀其间,让“老重庆”的韵味无处不在。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839.png

如今马鞍山完整保留了抗战时期和西南大区建设的辉煌物质文化,记录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人士的奋斗轨迹,也承载了重庆渝中母城百年的风云变幻,其深厚的历史价值无可取代。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850.png

我们沿着第八步道继续往前走,重新打造后的第八步道沿途风景优美,干净整洁的步道以红砖青瓦装饰为主,幽静的道路上铺满青石板,沿途人文氛围浓郁。穿过两个街区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大溪沟的人和书院。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922.png

记者一走进院子就被过道墙面上的绘画所吸引。原本陈旧的外墙面上都绘画了许多成语故事的插画。以前是居民堆放垃圾的卫生死角,而现在,这里将曾经交错的管道改造成了“轻轨穿山”的景貌。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943.png

人和书院位于院子一侧的二层小楼上,书院里配备了投影仪、音响、桌椅等,还有满满的一面墙摆放着各类书籍。人和书院每周一至周六10:00-18:00免费向居民开放,可供居民群众阅读、品茶、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现已成为居民游客休闲学习、打卡拍照的地区风景线。

微信截图_20201126230010.png

随着采访进程的结束,记者这一路走下来不禁感叹,曾经的“脏乱差”街区,通过“修旧如旧”保持“西南大区”时期的整体风貌,如今已是文化与历史相结合的新风貌景点。

微信截图_20201126225750.png

这里是历史见证者,它镌刻了一个城市的记忆,叙说着几代人的故事。承载着人们对过往的怀念、对慢生活的向往、对地道的寻味。留住城市的底片,让我们一起去打卡重庆传统风貌街,感受历史的温度。

(  作者:张尹蓝  )

(  责任编辑:张尹蓝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