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从贫困村到“梦乡村”——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凉风村的蝶变之路

5年前,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凉风村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那时,村里一片凋敝,300多户村民住着土坯房,整个村只有一条泥泞路。如今,村里摘了“穷帽子”,打造了3000平方米的湿地公园,村民住进了小洋房、办起了微型企业,成了远近闻名的“梦乡村”。

5年时间,凉风村是如何实现美丽蝶变的?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环境优美的凉风村。摄影:王泸州

打造“梦乡村” 引得“燕归巢”

走进凉风村,笔直的马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房屋旁摆放着垃圾箱,农家小院清爽敞亮。

曾经,这个仅有482户村民的小村庄有6家小煤矿。随着煤炭资源枯竭,2013年,村里的煤矿全面关停,村民失去了稳定收入来源,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1716人,其中贫困户79户23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3.7%。2015年,凉风村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

交通不便、产业匮乏,村里的青壮年为维持生计只能外出打工,只剩“老弱妇幼”留守。

穷则思变。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万盛启动凉风微企“梦乡村”建设,坚持“扶贫帮村、微企兴村、产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旅游富村”理念,将凉风“梦乡村”创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加快产业发展推动农旅融合,打造旅游“富乡村”;与大众创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微企创办,打造微企“梦乡村”;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美乡村”。

其间,相关单位出台了系列产业发展、微企创业特殊扶持政策。比如,适度降低微企申办的产业规模标准;微企创业不受经营场所必须独立注册的限制,其经营场所面积和规模适度放宽;组建导师服务队伍,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指导、创业培训等创业服务;积极联系金融机构开展宣传活动,为创业对象落实各类创业扶持贷款,解决资金紧缺的难题。

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吸引了不少村民回乡创业。截至目前,凉风村共有微企174户,占农户总户数的36%;累计接待旅客近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

村容大变样 群众乐安居

2016年,在外打工的犹继强看好凉风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回乡创业开了一家农家乐。由于门前道路泥泞难走,进村的人少,犹继强的农家乐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使他产生想要放弃的念头。

转机出现在2017年。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凉风村的公路交通网络日渐完善。一条从九锅箐旅游环线连接凉风村的公路实施扩建硬化,恰好经过犹继强的家门口。路修好了,犹继强农家乐的生意也随之好了起来。

“周末生意好的时候能收入四五千元。”犹继强说,现在,农家乐请了10多名服务员,都是村里的贫困人员。“来农家乐玩耍的人多了,周边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民的收入都提高了。”他说,“现在的日子,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2015年以来,凉风村不断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新修公路23.5公里、整治村社便道9公里、修建健身步道38公里,新建了村公办幼儿园,改建人畜饮水池26口,建成生态鱼池600余亩。同时,村里实现了水、电、气、路、网络、公交全覆盖。

如今,凉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让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差异化发展 产业兴起来

11月16日,凉风村生态鱼养殖基地,3名村民在鱼塘里清理杂草。

“养殖生态鱼是我们村增收的主要产业。”凉风村党委书记李明会说,凉风村采取向上争取一点、乡村筹一点、村民出一点的办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修建池塘,养殖生态鱼,并将其打造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村民罗玉书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在自家门前开辟池塘,发展生态鱼养殖。“家门口这条河的河水水质好,我引入河水养的鱼,价格比普通池塘养殖的鱼要贵上两倍,每亩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她说,得益于村里的培育和帮扶,她的养鱼规模逐渐扩大,产业发展稳定。

除了发展生态鱼养殖,凉风村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在山脚的仁和、立梓林、边湾、财兴等村民组主要养殖山地鸡、种植伏淡季水果;在山腰的芝麻土、堰消井、黄泥坎、蜂蜜田、水井坎等村民组以种植李子、葡萄、枣子等特色水果为主,辅以山地家禽养殖;在山上的鱼塘、苏家湾等村民组以服务九锅箐旅游为主,主要规模化种植糯玉米、蔬菜等特色农作物。

同时,凉风村实施“三变”改革,成立了餐饮服务业专业合作社、渔业专业合作社、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果蔬采摘、休闲垂钓、乡村旅游等业态;成立精扶劳务公司,用好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建设10亩竞技池和生态休闲鱼池,承接高规格赛事;打造凉风村花卉苗圃基地,以零售、批发、租赁、园林施工等多种经营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全村。

(  作者:刘倩   作者单位: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康希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