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2025年重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超2.2平方米 将实现三级公共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5月12日上午,记者从《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解读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在充分评估上周期全民健身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而制定。科学编制的《实施计划》对指导重庆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微信图片_20220512135602.jpg

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杜学勇介绍,《实施计划》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确定了到2025年我市全民健身发展目标。

定性指标方面:围绕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居民科学健身素养不断增强,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体质持续提升等。这些定性目标,在推进发展中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化,体现发展质量和目标要求。

定量指标方面:《实施计划》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赛事活动场次、社体指导员拥有量等4个方面,共设置12个指标。指标设置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保持对标。参照国家《全民健身计划》指标体系构建我市指标。保持延续。考虑工作延续性,保留部分上周期实施计划指标设置。保持聚焦。聚焦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体育生活,结合我市全民健身发展实际设置指标。定量指标中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2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等指标,在对应工作任务中都进行了相应量化。

全民健身计划将在9大方面发力

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包括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加大建设力度和推动大中型体育场馆智慧化改造、推进各级各类体育公共设施低免开放等,在实现我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基础上,推动建设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新建体育公园50个、健身步道1000公里、全民健身中心30个、社会足球场300片、群众滑冰场10片。

打造多元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促进区县群众性体育赛事从“一地一品”向“一地多品”丰富提升,建成市级以上户外运动品牌赛事36个。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日”、市“全民健身月”等主题活动。鼓励区县开展特色全民健身活动,推广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

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探索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新模式。推进体育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居民健康素质档案。鼓励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健身指导服务,进一步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与使用等工作举措。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4500名以上,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

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包括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治理,推进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到村(社区)。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激发社会体育组织活力。

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落实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和评估工作,强化对青少年肥胖、近视等问题的体育干预;提升学龄前儿童健康素养;支持老年人健身组织发展,开展老年人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积极推进妇女、农民等人群开展健身活动。

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一区引领、两群联动、多点分布”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挖掘消费新增长点,完善体育消费长效增长机制,搭建体育产业融资平台,发挥各类体育服务移动平台的线上对接功能,拓展体育服务场景,扩大消费规模。

促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包括加强与教育、卫生、旅游等部门的合作与发展,努力推动体教、体卫、体旅融合发展。

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移动互联网平台等媒介渠道,引导群众树立健身强体理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弘扬体育精神,传承重庆体育文化,深入开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等。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渝两地体育文化交流、深化两地体育社会组织合作、推进两地“共同办赛”“共享健身”。开发成渝线上马拉松、铁人三项赛,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两地交流赛,定期联合举办具有巴蜀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成渝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交流合作,创建成渝青少年体育品牌赛事等。

同时,为了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扎实推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计划。到2025年底,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就有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

(  作者:王成伟  )

(  责任编辑:卢芳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