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巫溪:百亩田野换新颜 昔日荒地变良田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傅春蓉 通讯员 匡红

夏日阳光里,天空湛蓝,绿草青青,巫溪县胜利乡健农村“水田坝”里1米多高的巨菌草(牧草)长势喜人,已经到了收割的日子。一阵清风吹过,百亩牧草地里荡起层层涟漪,隔远观望,仿若一片绿色的海洋,迎面扑来,阵阵芳草的清香,驱散了夏日的炎热,让人心旷神怡。随着一阵阵机器的轰鸣,一副农户们收割牧草、一旁的牧草打包机忙碌工作的最美劳动画面映入眼帘。原来,今天是牧草丰收的好日子。第一书汪兴建回忆道:“回想起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不仅变成了良田,而且还有了收成,短短几个月的变化,让我感慨万分,只要肯干、愿干、会干,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1

位于胜利乡健农村5社的水田坝耕地面积约100亩,因经常漫水而得名。特别是夏季汛期,由于坝内沟渠堵塞,水流不畅,导致雨水季节里,排水系统瘫痪,经常淹没田里的农作物,造成收成锐减,甚至颗粒无收。因此,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直至最后杂草丛生、成片撂荒,一块良田变成荒地。

2019年,在重庆教育管理学校派驻健农村第一书记汪兴建的努力下,重庆市教委和市教育帮扶集团筹集对口帮扶专项资金20万元,对水田坝进行综合整治,于2020年3月8日完工并投入使用。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批转移,农村撂荒土地该如何“返青”?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问题之一,为解决发展困境,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帮助农户增收。2020年初,健农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优先满足村民自种的基础上,推出“代耕”“寄耕”“转耕”三种模式,并与大户签订合作协议,三月初,水田坝首轮耕种完成,百亩撂荒地变身“致富田”。

“成片代耕”让撂荒地“变废为宝”

2

“成片代耕”——农户以1年免租形式将撂荒地交给村集体进行代耕种植农作物,从第2年起,村集体逐年按照流转土地行情,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用。期间,若农户想收回自种可随时与村集体对接。此举,扭转了近百亩土地长期撂荒的局面。

阳春三月,在健农村近百亩撂荒土地上,一辆辆大型开荒、清淤、碎草、耕田农机正开足马力抢抓生产时机。在田垦上,种植大户唐成清掰起手指算起经济账:“在荒地完成土地整治的基础上,我们种植优质牧草—巨菌草相当于‘拎包入住’。但一亩田需要人工、机器成本费用100余元,如果再加150元/亩的种苗费和50元/亩的肥料费用,那么第一年光是花在土地上的钱就要300元/亩,而且这里用水也不方便,只能种耐旱的经济类作物,辛勤劳作一年,连成本都收不够。好在第一年免租,经济压力减小了很多,给了我坚持的信心,而且代耕模式是治理撂荒地的新方向,我非常看好这种模式,周围农户反映也比较好。我相信只要坚持下来,好日子还在后面”。

“集体寄耕”发动村集体力量为民致富

3

“集体寄耕”——由村集体牵头,把从老百姓手里流转的土地交由种植大户承租,实行统一育苗、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农户以1年免租形式将撂荒地交由村集体或业主开荒、修机耕道、培育牧草等基础设施;第2年开始未来10年间,村集体和土地使用权人将根据合约分别获得4500元/年的集体经济管理费用和平均300元/亩的土地租金。通过开荒种植牧草,不仅有效利用了当地稀缺的土地资源,在不减少老百姓粮食直补金的基础上,同时获得土地租金,还可以通过就近务工,收获不菲的劳动报酬。村集体经济也会伴随承租大户的明显收益而得到充实和壮大。寄耕模式有效发动了村集体力量,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之路、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解决了村民前期开采撂荒地的成本投入、技术匮乏、没有市场销路等问题。可以说,水田坝土地的整治,让参与各方获益的同时,起到了撬动农村产业发展升级的杠杆作用。

“产业转耕”解决近百亩撂荒地

“产业转耕”——首先由农户自愿与村集体签订《土地委托流转合同》,将土地交由村集体流转、承包、使用;其次,村集体与承包土地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按照一年的土地流转费用收取保证金。业主不再单独与农户协商和签合同。此举,大大方便了业主发展产业前期工作,也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打造了良好的村级招投环境。在美好愿景可期的前提下,涉及土地的35户村民很快与村委会签订产业发展试点计划。

“经过大力整治,以前的杂草荒地变成了绿油油的草场,让人心情舒畅”。住在水田坝边上的党员王洪德高兴地说到,“现在不需要出远门,就可以在牧草场里打工,除能照顾一家老小外,每天80元稳稳的务工收入,仅此一项一年保守估计可增收8000元”。

下一步,健农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计划建立村级专合联社,统筹辖区各专合社,更大限度地整合土地。村级专合联社直接与各承包土地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既方便业主,也让全村产业发展更加规模化、系统化。谈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健农村支部书记齐明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们还将思考辖区内剩余的交通不便、引水不便、零散的撂荒地治理模式,并逐年实行复耕。”

(巫溪台 傅春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