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犹绍华: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8月25日,重庆市企业家座谈会召开,万盛经开区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犹绍华受邀参加并作交流发言。

犹绍华,家住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兴隆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人”。2000年,他拿出全部积蓄,流转353亩闲置土地,开始了改造荒山的“大工程”。20年来,辛勤劳作、提升技术、科学管理、探索经营······终于,他成功发展了绿色生态农业,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之花在山间绽放。如今,他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2019年还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在众多企业家中脱颖而出,犹绍华必有过人之处,理想信念、目标定位、执着情怀、技术管理······他始终坚持初心,数年如一日,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

10-1

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摄影:王泸州

守初心:当新农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在犹绍华眼里,村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满灵气,让人倍感亲切。

20年前,看着大片的土地荒芜,犹绍华很痛心。“这些土地荒了,作为农村人,土地是命根子,我要把它们用起来。”彼时,犹绍华想到的并不是种庄稼,而是一个在很多人眼里觉得异想天开的想法,“当新农民,搞绿色生态农业,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他说。

流转撂荒的土地、种植果树、创办农场······犹绍华说干就干,一个新农民的梦想在新千年之初萌芽了。

“新就得有新的做法,在观念、种植、管护等各方面就要不断探索,不能和以往一样守旧。”犹绍华说,创办农场之初,便对荒山进行大力整治,实行标准化土地调形,建设标准化生产便道,编制年度果园管护计划,最大限度满足农产品运输和游客观光采摘需求。

10-2

犹绍华(左一)为种植户讲授管护技术。摄影:王泸州

着力发展绿色、健康、品牌农业,犹绍华坚持在梨树原生态种植上下功夫,推行科学测土配方改良等技术,采用“草、畜、果”生态循环模式,不断改善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化肥农药零使用,促进农场物质良性循环。同时采用林下养殖、安装杀虫灯、套袋、树干刷白绿色防控技术减少病虫害,保证雪梨品质。

通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犹绍华已将农场打造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立体种养的家庭农场。

定目标:让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打响万盛品牌

“农产品既要种得好,还要‘走得远’,就必须走差异化、精品化发展的路子。”犹绍华心里明白。于是,他先后引进六月雪、圆黄、黄金梨、苍溪雪梨等多个品种,果品从每年7月到10月销售不断档,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

品种倒是丰富了,但鲜果季节性强、不耐储藏、附加值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犹绍华通过大胆尝试,引进机械化生产线,将梨子制成雪梨膏进行销售。让他没想到的是,雪梨膏一经上市,就赢得了顾客青睐。现在,“犹绍华雪梨”“犹绍华雪梨膏”已成为重庆名特优旅游农产品之一,畅销全国各地。

10-3

犹绍华(左三)向游客介绍雪梨。摄影:曹永龙 

产品类型多样化、形成了产业链,但犹绍华仍不满足,乘着万盛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他在镇、村的带动下,将休闲旅游和传统梨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观光游、体验游,每年举办精品雪梨采摘文化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度假。

正是得益于犹绍华的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农场已由过去单一的种梨模式转向了雪梨膏加工和农旅融合发展的立体生态发展模式。“让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发展,打响万盛地方品牌,让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犹绍华说。

目前,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梨果年均产量稳定在37万斤以上,雪梨膏产量3500余斤,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被评为“重庆市生态农业家庭农场示范场”。

10-4

游客在雷峰垭生态农业家庭农场采摘雪梨。来源:万盛日报

讲情怀: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

因为种植的果树面积较大,需要请人管理,犹绍华首先想到的是父老乡亲。

农场创办以来,常年解决15人就业,季节性解决50人就业,带动了15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一个人富不算富,村里的人如果都还很穷,我觉得我就算不上‘致富带头人’,我要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犹绍华说。

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一方面,犹绍华采用“理论+实践”的方式,为经果林种植户讲授除草、修剪、施肥等田间管护技术;另一方面,还对万盛100余户种植大户免费开展技术咨询服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为全国各地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指导超过2000人次。

在犹绍华的带动下,村里的特色农业发展蒸蒸日上,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橘子种植户李凤琴就是在犹绍华的帮助下,才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和产值。

“现在我的果园产量可以达到4万多斤,产值一年下来怎么也有10多万元。”李凤琴回忆道,以前,她的果园产量很低,橘子质量一般,犹绍华了解到情况后,多次跑到橘子园查看土壤和果树情况。“幸亏有犹大哥帮助,我才懂得怎么修枝、施肥。改进后,没想到第二年果园产量就提高了。”

许多被犹绍华帮助过的村民经常和他开玩笑:“你不怕把技术传授给我们,我们抢你的生意?”

犹绍华总是笑着回答,“我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大家富了才算真的富。”

在发展农业的近20年时间里,犹绍华凭借对土地的坚守、对农业发展的创新,守住了一方青山绿水,富饶了一方群众。

10-5

犹绍华在调试雪梨膏生产设备。摄影:王泸州 

学管理:创新模式,拓宽乡村振兴路子

“搞农业,仅有一腔热血和常年坚持是不够的。”犹绍华说,要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带动乡亲致富,必须要有好的运营手段和管理模式。

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功,但犹绍华并未就此停下脚步。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他不断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成立珍勤山羊养殖股份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拓宽乡村振兴路子。”犹绍华说,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向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和饲料,还保价收购,大大降低农户的养殖风险。

犹绍华表示,下一步,他将继续发扬农民企业家精神,坚定扛起“农业大旗”、始终坚守“生态招牌”,做大做强做优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在推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中作出更多贡献。

(稿件原载于2020年8月27日《万盛日报》)

(作者: 刘亚兰  王泸州  曹永龙  陈劲)

(作者单位: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