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梁平:走进梁平博物馆“非遗篇”,感知这处“聚宝盆”历久弥新的历史文脉

梁平自古人文荟萃,民间艺术精彩纷呈,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1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4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些极富魅力的民间艺术在梁平薪火相传,它们不仅体现着梁平人民的聪明才智与美好追求,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位于梁平区都梁新区的梁平博物馆,常设“梁平春秋”与“缤纷非遗”两大主展厅。其中,缤纷非遗展厅,采用“5+N”结构布局,分为“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与“非遗荟萃”六大单元,展出藏品100余件。整个展厅通过活态展演、互动参与、实物及模型展示、多媒体展示等多样的展陈形式,深入解读不同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发展、项目特色、文化内涵与保护传承等,是感受梁平缤纷灿烂非遗文化的不二之地。

...

梁平博物馆“非遗篇”展区。记者 向成国 摄

静谧的午后,来到梁平博物馆,宛如步入“时光隧道”,恍惚间开启了一场关于梁平非遗文化的“时光之旅”。沿着指示牌走进“梁平木版年画”展示单元,入眼便是造型古朴粗犷、色彩对比强烈的晚清民国年画以及新年画,让人过目难忘。这是为庆贺年节而雕版印制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品,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欣赏完年画作品,还可以看到一组组惟妙惟肖的雕塑,是博物馆为能更加生动地展示年画制作工艺所复原的年画作坊。其中,挑选了几个关键技艺进行重点展示,表现的是梁平木版年画以二元纸为原料,经过蒸纸、选木与雕版、多层套印等工序,从刷房中诞生的过程,可让游客深入探索梁平木版年画背后的制作故事。

“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这说的便是梁平竹帘。梁平竹帘,其历史已逾千年,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梁平竹帘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

...

市民在参观“梁平竹帘”展区。记者 向成国 摄

在“梁平竹帘”展示单元,一幅幅人物花鸟竹帘画栩栩如生,无一不是精工细作,虽历经岁月洗礼,但色泽鲜艳如初,可见古人技艺之高。位于展厅中间的是一座大型织机,长3.1米、宽1.9米,产于20世纪50年代,用于编织巨型竹帘,需四人以优秀的操作技术和密切的配合衔接才能完成织帘。梁平竹帘制作工艺之复杂,由此,可窥见一斑。

“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皆是流传于梁平境内的民间音乐形式。在各自的展示单元内,不仅对其起源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还展示有戏服、乐器、乐谱。再往前,一个古朴的戏台出现在眼前,这里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循环播放灯戏与癞子锣鼓的经典剧目,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灯戏与癞子锣鼓的欢快与生动。

...

市民在参观“梁平癞子锣鼓”展区。记者 向成国 摄

...

市民在参观“梁平抬儿调”展区。记者 向成国 摄

除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梁平区还拥有2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4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习俗、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体育等类别。

...

传统体育文化展区。记者 向成国 摄

“非遗荟萃”单元内,重点展示有梁平竹雕、梁平土陶、梁平蓝印花布、礼让草把龙、梁平接龙习俗等部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这片土地,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都梁儿女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

土法造纸。记者 向成国 摄

...

市民在参观“梁平竹雕”展区。记者 向成国 摄

置身“缤纷非遗”展厅内,信步品鉴,每一步都踏着深厚的历史足迹,每一眼都是令人啧啧称奇的非遗瑰宝。这里是梁平非遗文化的生动缩影,闲暇之余,不妨畅游其间,身临其境感知梁平的历史文脉,品味梁平的城市韵味。

(  作者:谢清城、向成国   作者单位:梁平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康希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