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曾清龙 摄)
以“高价值专利培育、高质量成果转化”为主题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双高赛(以下简称“双高赛”),受到广泛关注。该赛事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机遇,凸显知识产权要素,着力打通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运营链条,打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营商环境。
统计数据显示,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组成部分的璧山,在2020年首届双高赛上,共征集项目112个,主要来自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软件技术、新材料、医疗器械六大领域,共有16个项目获奖;在今年已经启动的第二届双高赛上,目前已征集项目46个,涵盖新材料、数字经济、智能智造等行业。
技术人员开展产品研发。(曾清龙 摄)
技术为要获奖项目实至名归
“以纳米银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触控一体机为例,它是一款以‘智慧、健康、环保’为核心理念设计的智慧课堂教育装备,具备书写流畅、低辐射低功耗、透光性强、防水、美观、轻薄、反应灵敏等优势,主要应用于智慧教育领域。”鼎旺科技技术团队负责人李璐介绍,目前,该产品已接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以及重庆部分区县中小学的合作订单。
在首届双高赛上,鼎旺科技携带柔性显示触控关键材料参赛,由于具有打破国外独有、解决国产“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并且是典型的“双高"项目,该项目成功斩获一等奖。
鼎旺科技并不是一枝独秀。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碳化硅芯片与器件领域先后获得十多项成果专利,在去年的双高赛上获得二等奖。
“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基于全碳化硅芯片技术的电源管理与转换系列产品,自主研发的全碳化硅智能充电桩在同等功率下,体积仅为普通材料的三分之二,具备96.5%的业界最高转换效率,拥有-30℃—75℃的业界最宽工作温度范围,可实现3万小时/4年无故障运行,延长使用寿命2—2.5年。”该公司负责人陈显平说。
华创智能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设备。(曾清龙 摄)
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用于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水下设备等无线充电领域,解决了特殊环境下供电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问题。首届双高赛上,公司把核心无线充电技术“打捆”参赛,该项目最终斩获优秀奖。据华创智能总经理左志平介绍,从2002年开始,团队就着手进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各项研究,目前已拥有7项无线电能传输核心技术和100余项无线充电相关专利技术。
聚焦转化助力璧山创新发展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自2019年成立至今,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技术问题,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题,甄选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推动以院强研、以院引智、以院孵企、以院兴产的“研究院经济”,孵化催生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企业。
平创半导体研究院研发的全碳化硅充电桩投入运营。(曾清龙 摄)
成立于2019年11月的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由研究院引入重庆大学陈显平教授团队联合创建,目前,其自主研发的全碳化硅智能充电桩实现批量生产并投入到充电站的建设中,已有5个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成立于2019年12月的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由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引入重庆大学孙跃教授团队联合创建,现已完成单机库、双机自动停机坪无线充电样机设计、样机制作,并交付全球首款无人机双机库自动停机坪,完成了机器人200W无线充电系统、AGV1kW动/静态无线充电系统、物流流水线无线供电电源的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与AEE、普宙、嘉腾、特斯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不难看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经成为带动璧山创新发展的“母体”。一组数据显示,研究院已孵化出13家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取得意向订单1亿多元;目前在孵项目40多个,100多项科研成果加快落地,涵盖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
璧山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首届双高赛的获奖项目中,目前已促成阿尔法雾计算团队落地璧山重科加速器,承担市知识产权局竞争知识图谱项目的核心开发工作;西南大学王宇俊的机器人项目已与璧山的重庆瑞普电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发明专利新增近十项;宝鸡泰华特种轴承项目正把核心材料进行民用产品开发,并计划单独成立公司落地璧山进行运营,目前正在刀具领域进行测试性产品开发。
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智能化芯片生产线上忙碌。(曾清龙 摄)
随着第二届双高赛的启动,目前已征集的46个项目中,斯太宝科技的传感器项目已经对接并落地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意念中枢的卒中康复项目、重庆清工新业材料科技的车辆防雾薄膜项目、上海顺景科技的数字孪生项目、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的工业智能监控项目、广西万航星空科技的5G空地协同指挥系统项目、重庆深土科技的智能调光玻璃项目、臻远电气的智能电网在线监测检测系统项目等正在积极和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进行对接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