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两江新区翠云街道,有一家很特别的餐厅。从开业起就引起了社区居民的注意。
每个周一,是两江新区翠云街道渝康家园“梵高治愈系餐厅”售卖豆花饭的日子,周边居民早早就过来等着开饭。餐厅有些特别,在店内工作的,基本都是精神障碍患者。
采访翠云花园小区保安:开头有点担心,他们精神有问题,有点怕。
采访翠云花园小区居民:(刚开始)怕他打我们。怕他给我们弄吃的弄些啥子哦。
附近的居民从最开始的害怕拒绝,到半信半疑,最后高高兴兴参与其中,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
68岁的梁通云是翠云街道福安社区居民,遭受内脏手术和晚年丧子双重打击的他被认定为精神三级残疾。如同梵高通过绘画宣泄情绪,梁通云通过“暴走”缓解失去至亲的痛苦。
采访梁通云妻子 盛朝惠:很严重的时候,12点多钟他睡一个小时,一个多小时他都起床了12点多钟都出去走,我最先的时候我很不放心他,我都跟他一路走。
采访两江新区翠云街道渝康家园负责人 罗玉华:让她(盛朝惠)没办法睡觉,她抑郁了而且还是中度抑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大概全球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在10-19岁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每7个人中就有1个存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和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等等都属于精神障碍范畴。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精神病的困扰。虽然这么普遍,但社会上依然对精神障碍以及患有精神障碍经历的人有误解、偏见,甚至是歧视。
比精神健康问题更可怕的,是大众的误解。精神障碍的污名化会让患者畏惧外出,不敢就医、求职和交友。当患者逐渐与社会隔离,他们的功能状况往往会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2022年,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通知,开展为期三年的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融合行动。为了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打通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重庆市民政局携手多方力量共同成立精神障碍者职业康复实训基地。渝康家园就是为重庆4.6万余名精康服务对象提供“家门口”的康复服务。
两年多时间以来,渝康家园已经成为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和居民进行休闲放松、康复训练、职场体验的好去处。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有专业社工组织和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并且通过整合街道、社区等就业资源,帮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
两江新区翠云街道渝康家园目前可以提供的半庇护就业岗位,包括助农主播、餐厅工作人员、手工艺人等等,均由政府提供场地、工具和原材料,售出商品收益扣除百分之一后,剩下归服务对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