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走访、亲身见证,细致洞察、精准剖析。今天(4月16日)起,主持人看新重庆工作室推出特别策划《重庆辨识度》,跟随我们行走“六区一高地”,解码重庆辨识度。第一期,关注长江大保护。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五个年头,保护长江水生生物,是抓好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工作。跟随主持人,去探寻长江鱼“家族复兴”的生态密码。
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你听那边,那边鱼在产卵。”
第1眼TV主持人李嘉博:“这什么声音?”
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拍拍拍的,那不是鱼在产卵吗?有小鱼苗,出来了,你看好多,很小,特别小。”
看到江面上的这些绿色的“地毯”了吗?这些,全都是鱼儿们的温馨产房和水下“月子中心”!每年的二月到四月,是长江上游鱼类集中产卵和繁殖的重要时节,鱼类自然产卵原本会选择浅滩的岩石上,但鱼卵粘附性和成活率不够理想。如今,这样的人工鱼巢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竹竿的作用是浮起来,把水草固定在中间。这个草老百姓都叫它游草,牛羊也不吃,长江里面的鱼儿它不吃这个草,鱼儿只是把鱼卵附着在上面。这个水草下面有很多微生物,鱼儿出来就是靠吃下面的微生物,提高了孵化率。你看这些白的都是鱼卵,目前我们这段江,就有20多种鱼在里面产卵。”
模拟天然产床,让鱼儿们在这安心生娃,其实最初是渔民们用来吸引鱼儿来此繁殖,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的手段。但现在,渔民变护渔员,人工鱼巢也成为了保护长江鱼类资源的良方。光是鼎锅浩这一个水域,去年就成功孵化了约17万尾鱼宝宝!
除了人工产房,这里还有长江鱼的“急诊医院”,在主持人身后有救治池、康复池,还有观察池,可以说各种分区应有尽有。你以为这是在某个房间里吗?就在一墙之隔的外面就是长江了。
江津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姜玲:“我们整个救护中心就是建在这样一艘船上,在巡护过程中,发现鱼儿,如果受伤都会及时得到救治。”
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这两条‘患者’是被非法捕捞下的网,在网上解救下来的长江鲟。当时是划水翅和鱼鳃这部分全部被丝线缠得受伤。我们上药,救治了两周,这边这一片的话已经恢复得可以。这条鱼可以出院了。”
工作人员告诉主持人,在这艘船的甲板下还设置了一个野化池。它里面的水和长江的水是相连通的,不仅可以帮助鱼快速地适应长江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为它提供养分。
江津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法官助理杨妮:“回家喽,回家喽。”
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现在水变清了,你看鱼儿也很多,就感觉我们的付出还值得。”
长江生态好不好,鱼群最有发言权!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五年,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较禁捕前提升2个等级,长江干流重庆段鱼类资源增加47种。当前重庆正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当每尾鱼都成为生态拼图,美丽中国的画卷,也正在我们的手中徐徐展开!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臻 王晓 王洪亮 李嘉博 王嘉川 特约记者 廖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