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两江新区:探索环评审批新机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重庆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省市,将取消产业园区内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5大行业、10类关键领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作为核心试点区域,两江新区正积极探索“豁免环评”等环评审批新机制,为全国改革提供“重庆经验”。

位于龙盛新城的这家汽车传动关键零部件企业为了扩充产能,急需在两个月内新建一条生产线。按照原有的环境审批要求,企业需委托第三方编制环评审批报告,耗时约3个月,费用预计10万元。不过,随着当地施行环评审批新机制,相关流程大大简化。

德纳(重庆)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安全和生产经理高小乔说:“我们只需要填一个简单的研判表,环评会在一到两天之内给答复,整个时间上会大大地缩短。”

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义云说:“园区在收到企业提交的准入指引研判表和相关材料后,对其行业类别、生产工艺等10余项内容进行逐项审核,2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帮助企业快速达到开工条件。”

据了解,作为重庆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改革的核心试点区域,两江新区对龙盛新城、大地(国际)生命科学园内的汽车制造、运输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和专业实验室、研发(试验)基地四大主导产业项目 实施了"豁免环评+排污许可衔接"改革。已有排污许可的企业只需根据环境准入指引,提交一张申请表,就能实现"免环评、直发证",项目前期审批成本归零。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办事流程虽大幅精简,但需要承担的环境主体责任并未减弱。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审批科负责人邱翼告诉记者,后续的环境执法来对企业所承诺的是否满足环境准入要求的一些承诺事项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发现不属实的情况,就会依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做出相应的处理。

据了解,去年以来,两江新区通过制定环评技术指引、环评单位展示平台等举措,环评报告整体编制时效较此前压减约50%。今年,随着环评改革的持续深入,将进一步提升重点项目落地效率。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副局长杨眉表示,通过豁免提速、简化增效、服务前移,推动环评管理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型。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绿色招商新名片。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王敏)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