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联播观察】我家住在缙云山(三)

前两天的《联播观察》,我们一直在关注缙云山综合提升的“后半篇文章”。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我们在走访中感受到的变化,不仅来自于房屋建筑村容村貌,更来自于“人的现代化”。

记者:“这只猫叫七月,另一只叫什么?”

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村民 、缙闲居民宿主理人刘豪:“十三。”

记者:“你们是13日开张的?”

刘豪:“对,7月13日。”

95后的刘豪,是村民刘武的儿子。自家房屋启动改造以来,刘豪便辞掉了城里的工作。

刘豪:“他们一直想我回来做,不想我在外头上班。”

记者:“家里一个意外之喜是儿子回来了?”

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村民刘武:“对,他不回来的话,我们还不想投这么多钱。”

缙闲居开业之后,刘豪接过父母的棒,承担起打理的责任,打理的既是自己的家,也是一家三口的营生。

刘豪:“以后我想弄成那种宠物友好的民宿,满院子都是小猫在跑。”

走访中,让记者感触最深的,不仅是一栋栋漂亮干净的房子,更是一个个像刘豪这样,从打工人转换成主理人的“缙二代”。这些年轻人,见证了自家房子从农家乐到民宿的升级,也正在感受绿水青山带来的美好生活愿景。

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村民、连顺山庄民宿主理人肖凤:“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经营方式,房子装得更漂亮,就更愿意留下来。”

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村民李华:“什么都交给他们年轻人去办,这就是我想要的民宿生活。”

“父母也很欣慰,觉得孩子跟我们一起,住在身边,孩子们也觉得我现在很骄傲。”北碚区文旅委主任胡一珊说。

缙云山生态民宿集群营造项目设计负责人王求安认为,让年轻人能够回来,是缙云山的升级迭代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

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的关键词是什么?在记者看来,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体现在村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体现在乡村治理观念的改善,更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缙云山生态民宿集群营造项目设计负责人王求安:“村民觉得这些好房间是他们要留给客人住的,我说你应该把最好的一个房间留给你自己,我说你看人生好短暂。”

北碚区文旅委主任胡一珊:“村民更懂得享受生活,一个五十多岁的村民经常晚上给我发一个信息,说胡主任你看我这个插花怎么样?这件事情它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事情,就是这个乡村的改变。”

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党支部书记陈贞觉得,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都是在上涨的, 这就是“两山”转化在缙云山的一种实践。

北碚区北温泉街道人民村村民封运菊告诉记者,老百姓从小生长在这些地方,生活品质各方面都提高了,有些梦想,希望自己努力去实现。

“这个生态价值变现是以村民为主体的,村民自己的财力、活力都会被激发出来了。其实这能给国内很多跟缙云山类似的现象级的问题,一个解题方案。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乡村振兴,它是可持续的,也是加快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缙云山生态民宿集群营造项目设计负责人王求安表示。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臻 刘恋 张骏凯 梁浩楠 特约记者 向金城)

(  责任编辑:王铎翰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