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走进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图书馆、书院、剧场、科普之家等 多个活动空间,让居民们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居民刘兴蓉说:“冷暖有空调和开水,把我们照顾得很好。”
南湖社区属于典型的“老旧散”社区,过去,居民没什么归属感可言。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同时,南湖社区也开启了“基层治理焕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入共建结对单位,培育各类社会组织47个,吸纳了6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与社区一道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余建告诉记者,通过织密便民服务网、网格治理网,将群众工作与“家文化”深度融合,让居民参与其中,释放了基层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重庆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改革,协同增强“141”体系实战实效,化解矛盾纠纷66.5万件,任务事件在镇街、村(社区)、网格闭环处置率达98%。在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前不久,重庆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就业群体全民友好型社会,广受各方关注。从街边随处可见的“劳动者港湾”,到温馨暖人的“渝好空间”,再到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十五条措施的出台……全民友好型社会建设,在重庆频频“上新”。在沙坪坝区,当地建起215个遍布城区的暖“新”驿站,驿站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驿站门口醒目的地图,也让骑手们的配送“不迷路”。新就业群体不仅有了归属感,更有了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目前,我市已发动 3.27万名新就业群体 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8378名新就业群体党员带头到社区报到服务。
中共沙坪坝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曾佑明表示,进一步健全友好机制,持续打造友好场景,常态提供暖“新”服务,不断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市在新兴领域已选派党建指导员1.1万名,建立群团组织22735个,今年新建党组织328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5%、80%,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接下来,全市将深入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推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伏毅 汤海林 特约记者 杨君 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