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重庆石柱:“国社联营”让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

近年来,石柱县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依托专业技术和森林资源优势,探索“林场+”模式,通过国有林场与村(社区)集体开展林地联营,对石漠化区、荒山、低效林进行科学绿化、科学经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走出了一条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位于石柱县鱼池镇的青草坡,原本是石漠化地块,早些年旱涝灾害频发。为更好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县国有林场不断探索与当地村集体联营造林这条新路子,经过多年的科学管理,以前的荒山已变成连绵青山。

石柱县国有林场副场长谭夏阳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林场先后在千野草场、青草坡沿线与大歇镇、鱼池镇当地村组开展联合造林约1.5万亩,主要以柳杉、马尾松、水杉为主,经过近40年的精心培育,昔日荒山已成片成林。”

林造起来了,生态环境变好了,更重要的是如何管好林。石柱县国有林场与当地村集体协商,决定聘用当地村民来管理营造林,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同时带动其增收。

石柱县鱼池镇团结村村民高应美就是这样聘用为县国有林场黄花场森林防火检查站防火员的。她说,她在县国有林场上班7年多,主要工作是宣传森林防火、收缴火种,对进入林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入山登记、扫码入林,每个月的工资有3000元。

管护好林业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让林业资源带来经济效益。谭夏阳说,林区空气质量好,夏季气候凉爽,他们首先想到发展高山避暑游,于是建起了“国有林场+景区公司+村集体”的发展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景观资源入股,盘活非木质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依托联营林区森林康养资源,一大批农家乐、露营基地、森林康养等项目落户石柱县鱼池镇。2023年,千野草场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000万元。其中,石柱县国有林场获得千野草场旅游门票收益分成近40万元,石柱县鱼池镇大坪村集体旅游收益分红达到330万元。

据了解,通过林权制度改革,石柱县国有林场先后与鱼池镇、六塘乡等31个乡镇(街道)42个村(社区)签订联营合同292份,涉及1.6万户5.4万人、联营林面积11万余亩,占林场经营总面积的69%。

石柱县鱼池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谭奇兵介绍,多年前,团结村与县国有林场将6000多亩荒山荒坡进行联合造林,如今看着小树苗慢慢长大成林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家十分高兴。截至目前,村集体已享受了两次分红。今年将进行第三次分红,一共有30多万元。

“依托联营林区森林康养资源,先后建成黄水人家、森林人家2200多家,2023年联营林景区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30亿元。”谭夏阳说,下一步,林场将进一步积极参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和人员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林下种养业等,探索多元增收渠道,实现生态美、林业兴、百姓富。

(  作者:左朝坤 谭艳波 谭潇 编辑 冉沙  )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