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重庆綦江:新农机新农技亮相田间 保障粮食生产增产增效

“推荐采取4:2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带宽2.8米,玉米行距40厘米,大豆行距30厘米……”3月28日,綦江区农服中心副主任田冬站在田埂边,为70余名种粮大户和村集体经济负责人讲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技术人员操作着旋耕机和播种机在田间来回奔忙作业。(摄影:张静)

技术人员操作着旋耕机和播种机在田间来回奔忙作业。(摄影:张静)

当天,綦江区在文龙街道红旗村举行春季农业生产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田间培训会,市区级农业专家现场开展水稻精量播种、水稻育秧、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甘薯育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一喷四防”等技术培训,进行现代化农机装备展示示范,用农业科技助力粮食稳产保供,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在高标准农田里,技术人员操作着旋耕机和播种机在田间来回奔忙作业,空中无人机有序进行着飞防作业。

“机械化效率高,以前一人一天能翻耕一至两亩地,现在一人一机,每天可以翻耕几十亩地,而且小型耕种设备也特别适合我们这种丘陵山区。”綦江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轲介绍。

智能化水稻育秧流水线有序工作。(摄影:张静)

智能化水稻育秧流水线有序工作。(摄影:张静)

现场,智能化水稻育秧流水线也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随着机器启动,一个个育秧盘经过摆盘、撒土、撒种、盖土、出盘等工序后,被工人转运至育秧苗床上整齐摆放,整个流程不超过30秒。“机械化育秧育出来的秧苗整齐、均匀、质量好,还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既省时又省心。”王轲说。

据了解,去年綦江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53.47%,今年还将持续推进“农机宜地化、土地宜机化、服务社会化”行动,全面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

观摩完新农机、新农技,横山镇新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洪森心里更有底气。“我们村是‘横山贡米’原产地,也是全镇优质稻核心产区,每年种植优质水稻1500余亩,年产优质稻谷600多吨,今年我们也准备引进新农机,提高水稻耕种效率,更好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汪洪森说。

赶水镇双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浩表示,“每一次学习都有很大收获,这次学习了新的种植技术,了解了新农机的特性,回去后也可以好好的干,借助新技术、新农机,因地制宜把粮食种好。”

当下,正是春耕春播春管的关键时期,为保障全年粮食安全,綦江区坚持早准备、早部署、早安排,聚焦“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提单产”,抓紧抓实耕地保护、重要农产品保供及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保障粮食生产增产增效。

“我们组建了9个区级技术指导服务组,到村到地指导农户开展春耕春播工作,今年主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一增四改’、水稻保温增香等技术,全面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升粮食种植效益和品质。”田冬表示。

今年,綦江区计划播种粮食86.6万亩、产量35.6万吨,大豆3.5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面积1.1万亩,油料播种13.37万亩,统筹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25度以下撂荒地全部复耕耕种。

“目前,全区72万亩大春作物育苗播种进度已近四成,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田冬说。

(  作者:张静 邓大伟   作者单位: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