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春光正好。蔚蓝天空下,吐叶绿树与绽放山花让位于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的“美食一条街”更显生机勃勃。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大家纷纷表示,“这里住得舒坦、吃得健康、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依靠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益乡华溪村如今已成为令人羡慕的“小康村”。村庄的蝶变,是中益乡以党建为引领,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产业发展短板,释放出乡村振兴无限魅力的生动写照。
石柱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羊肚菌”撑开“致富伞”
“今年的羊肚菌长势特别好,出菇时密密麻麻,都没地方下脚。我们对发展羊肚菌产业很有信心!”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党支部书记刘成勇介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确保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早在2017年11月,坪坝村成立了村集体企业石柱县康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康凯公司)。2018年,该公司整合各级帮扶部门的资金,建起了6亩羊肚菌产业示范基地。
2021年,坪坝村把羊肚菌栽培和推广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康凯公司与重庆市食用菌协会对接成立了产业指导组,不仅提供技术和设备,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吸引社会资源共同壮大羊肚菌产业,当年带动光明村种植25亩并喜获丰收。
目前,康凯公司共有成员522户1376人(其中脱贫户89户320人),每年直接带动80余人就近就业,羊肚菌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6亩扩大到现在的52亩(包括光明村种植的25亩)。
“去年分红了2万多元。”说起发展羊肚菌产业,坪坝村民马学成满脸笑意。2022年,由康凯公司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土地流转费等成本投入,鼓励农户反承包自管,签订回购协议,利润按农户60%、公司40%进行分红,让小菌子成为村民心中的“金元宝”,为广大群众撑起了“致富伞”。
石柱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黄精地”长出“真黄金”
冬去春来,在中益乡华溪村黄精木瓜基地,套种的一株株黄精苗下又长出许多嫩苗,成片的木瓜树吐出翠绿的新叶,整个基地郁郁葱葱。
2018年以来,在各级帮扶部门大力帮扶下,华溪村按照“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唱响了黄精产业发展、壮大、增收“三部曲”,全村因地制宜种植黄精苗700余亩。
通过示范种植、政策引领,中益乡努力争取各级扶持资金,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并引入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截至目前,全乡已形成近自然、仿野生、集约栽培黄精规模化种植1200余亩。
为提升黄精产品附加值,在华溪村建起了黄精面、黄精桃片帮扶加工车间,通过深加工出口,不仅带动70余人就业,黄精附加值提升80%以上。2022年9月23日,中益乡首批540箱、重约8100公斤的黄精面分别远销香港、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摆上当地民众的餐桌。当日,该乡签约出口海外的黄精面、黄精桃片产品价值达1824万元,拉开了“黄精”变“黄金”的帷幕。
石柱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偏岩坝”开出“致富花”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每逢双休日,前来中益乡华溪村“村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到偏岩坝“美食一条街”品尝土家菜肴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
但是许多年前,偏岩坝曾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在这里的13户村民,有6户被评为建卡贫困户。
前几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纵深推进,各级帮扶力量在偏岩坝相继完善了公路、饮水、人行便道等基础设施,改造了村民住房,种植了花草树木,提升了院坝环境,当地面貌焕然一新。
2019年11月,市工商联餐饮商会“万企帮万村”中益乡华溪村帮扶工作启动,陈田螺、土家碉楼、天尧酒店等企业主动结对,帮扶偏岩坝9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打造出了“美食一条街”。
在“美食一条街”带动下,华溪村依托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传统土家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相继发展起50余家农家乐,打造成集游、购、吃、住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村,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走进中益乡,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呈现出“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呼吸着新鲜空气,聆听着潺潺流水,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精彩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