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以数字建设为重庆渝北乡村振兴赋能

发布日期:2023-01-06 13:13 来源: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在前段时间的2021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阶段性评估中,渝北区喜提“全国第二、重庆第一”的成绩。

渝北区占地面积1452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作为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渝北区如何让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从日前举行的“渝北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可以一探端倪。

1.png

洛碛镇大天池村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受访者供图

聚焦强基固本,夯实乡村数字基础

一直以来,渝北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建设“智慧渝北”的重要内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推动乡村生产、生态、生活数字化转型上做了大量探索。特别是2020年10月入选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来,渝北始终坚持整体谋划、分类推进、共治共享,实现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治理统筹发展,开展了多方面探索。

在众多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正是看到这一点,渝北区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健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布建乡村5G基站大约1700个,通信杆路9200余公里,通信管道4500余公里,建成互联网小镇8个,实现农村重点人居聚集区光纤、4G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广大农民用网触网更加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与网民分享乡村美食、美景和日常生活。

同时,推动资源整合。建成数字乡村智能中枢系统和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完善乡村数据共享目录133条、字段1349个,归集数据库接口数据90余万条、文件类数据22个、信息项233个,实现了“一屏感知全域、一图掌握全城”,有效缩小了城乡数字化进程差距。

另外,优化信息服务。打造区镇村三级智慧物流网络体系,益农信息合作社、邮政服务点、电商服务站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农村电商产业园、“御临风物”电商馆,举办“青年网农”新农人直播带货大赛,培训“乡土网红”3000人次。数字乡村建设正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也带火了乡村土特产,带动全区202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2亿元。

聚焦数字赋能,加快乡村经济发展

今天,走进大盛镇青龙村的数智化无人果园,园里的“科技范”让人惊叹:多功能施肥机、无人机灌溉等一批智能化新农机广泛使用,让广大农民告别了“肩挑背磨”的传统作业模式,也让这个曾经偏僻的小山村焕发新的活力。

这是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智化无人果园,是渝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最有力的探索之一,相关经验做法获评2022重庆数字乡村创新案例特别贡献案例,入选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展、中央网信办“2021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报告”和农业农村部“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汇编”。

青龙村的成功实践,正是渝北聚焦数字赋能加快乡村经济发展的典型。据介绍,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渝北区积极打造试点示范,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丘陵山地“宜机化”整治8.7万亩,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个,全国南方丘陵山区宜机化整治现场观摩会连续两年在渝北召开。

同时,补齐产业链条。自入选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来,渝北区建成全市首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成组培中心、智慧种苗工厂等一批示范基地,培育天友乳业、秦妈火锅等规上农业加工企业22家,建成中药材、杨梅等农业加工线58条,构建起“科技园区+科研院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链式发展体系。2022年农业科技园区总产值达143.6亿元,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10亿元。

此外,强化双创引领。渝北区坚持“汇众智、凝合力”,累计引进创新研发机构173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院士团队4个,吸收智慧农业成果586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5项、国家和市级科技成果奖17项。

系列探索也为渝北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创享渝北”创业服务品牌培育“双创”载体4家、创业创新人才3.3万人,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黄志、“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万康等典型代表,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激活了乡村振兴潜能,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聚焦数字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推行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让农民鼓了腰包、开阔了视野、种地更轻松,更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渝北区着眼惠民便民,加快乡村政务数字化建设,打造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2300余个事项进驻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行政村政务服务代办点全覆盖,政务、财务网上公开比例达100%,镇街一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比例达99.3%,“家门口”的数字服务让农村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逐步成为现实。

同时,强化安全防控。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搭建覆盖28个部门、12个涉农镇街、173个行政村的乡村综治调度指挥系统,部署公共安全视频监控1.3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在线率、完好率均达98%以上,组成了触达乡村角角落落的“神经末梢”,建立起“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永不眨眼”的乡村防控新体系。

另外,推动模式创新。依托“积分制”管理平台,抓好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工作连续两年获得重庆市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考核激励,“四张网”治理模式代表重庆市在全国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专题座谈会作交流,“四项清单”和“民情茶室”等乡村治理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木耳镇金刚村、兴隆镇新寨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数字乡村不断丰富了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多元应用场景,有效增强村民参与度和公共意识,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谈及下一步建设,我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伴随着相关工作措施逐步实施,渝北数字乡村的建设蓝图已经绘就:力争到2025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35%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亿元以上,乡村教育、医疗和民生保障智能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让人民群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