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信息 > 正文

重庆巴南:4200余吨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发现质量问题可追溯

发布日期:2021-11-10 15:22

“殷大哥,你家梨子味道好,质量也有保障,明年我们还找你买!”“要得!要得!”11月8日,巴南区一品街道乐遥村果农殷光慕接到一位消费者打来的电话,高兴得合不拢嘴,转身就对家人说:“有了那张合格证,大家买我们的果子更放心了!”

殷光慕说的合格证,源于巴南区今年启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后,开始施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美誉度的新举措。该举措目前已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44000余张,涉及农产品4200余吨。

果农殷光慕生产的梨子,张贴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摄影:罗莎)

记者了解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由生产经营主体自主管理,一般被醒目张贴在产品包装上,上面除清晰标注出产品名称、数量(重量)、开具日期等信息,还罗列出产品生产者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细化到村社的生产地址。每张合格证上还用加粗字体写有一句话“我承诺对产品质量安全及合格证真实性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每张合格证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这是追溯码。”巴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合格证上的所有信息,都是为了让消费者在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后,能够追溯到生产企业甚至生产者个人。“这样可倒逼生产经营主体持续搞好生产质量,维护产品声誉。”该负责人说。

同时,生产主体还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增加合格证上面标注的信息内容,如合格证编号、品牌信息、社会信用统一代码、防伪标识等。所以,这张合格证不仅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也是生产者的“承诺书”。

目前,巴南区纳入合格证范围的食用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等品类,主体包括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为避免生产经营主体随意开具合格证,混淆消费者视听。巴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还特别规定,对开具虚假合格证、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的生产主体,全部纳入重点监管对象,通过加大抽检频次,对为不合格产品开具合格证的生产主体,予以重罚。

巴南区农技人员进入田间地里推广科学用药技术。(摄影:罗莎)

其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只是巴南区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今年,巴南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重庆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围绕文件要求,先后组织人员到辖区绿色食品企业开展各类主题宣讲,并深入村社,加强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等政策的宣传,推广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同时,还不间断对辖区内种植主体开展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农药库房、生产记录、安全间隔期的执行、追溯运用、合格证使用等情况,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该区通过推广“合格证+追溯码”模式,已实现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