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周致富经 > 正文

农业技术 | 翘嘴鲌新品种——“全雌1号”及其繁养技术

发布日期:2022-04-29 16:27 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翘嘴鲌是国内重要的淡水名优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消费者喜食、市场行销、养殖效益好等的特点,而备受水产养殖者青睐的好品种。

2020年8月27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14个通过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名单中,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牵头的水产育种协作组培育的翘嘴鲌“全雌1号”是其中新品种之一。“全雌1号”平均雌性占比达99.8%。翘嘴鲌新品种“全雌1号”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水产养殖优势品种翘嘴鲌的种源问题,为养殖户解决了燃眉之急和心中之忧,同时将成为天然大水面投放的可选优势品种之一,“全雌1号”的推广普及必将为渔业绿色发展和提档升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翘嘴鲌的营养价值及养殖效益

翘嘴鲌为大型常见经济鱼类,具有肉质洁白细嫩、鲜香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的品种优势,每100克翘嘴鲌肉含蛋白质高达18.6克,脂肪含量为4.6克,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平衡,故有淡水鳓鱼之称,唯一缺点是细刺较多。翘嘴鲌鲜食清蒸、红烧、酸汤等烹调皆可,是不可多得的餐饮名菜。翘嘴鲌在北方还是做腌鱼的上等食材。翘嘴鲌适应范围广,在全国平原诸多水系均能生存,以湖北、江苏、安徽和黑龙江等省产量最多。每年6-7月和10-11月为捕捞旺季。东北地区以冬季捕捞为主,松花江所产翘嘴鲌最为有名。

“全雌1号”翘嘴鲌生长速度快,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全雌1号”2龄(18月龄)商品鱼生长速度较未经选育的翘嘴鲌平均高17%,养殖成本低10%以上,且规格更为整齐均匀,抗病力强。标准鱼池专养翘嘴鲌平均单产1500千克/亩以上,现阶段市场售价在40元/千克左右,养殖成本在15元/千克以内,亩纯收益在3万元以上。经综合养殖试验对比显示:“全雌1号”新品种比普通品种的养殖综合效益高25%左右。

二、“全雌1号”人工繁殖技术

1.亲本选择与培育。

①亲本选择。亲本来源于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翘嘴鲌“全雌1号”亲本。应选择2~5龄的体质健壮,性腺发育好、无病、无伤、无畸形的个体;雌鱼体重在1千克以上,雄鱼体重0.75千克以上。在繁殖前一个月,雌、雄亲鱼最好分开饲养。

②强化培育亲鱼。开春后适当降低水位提高水温,4月中旬开始,每周冲注新水1~2次,定时开机增氧,5月下旬停止注水。以无病害的小规格鲜活饵料鱼为主,辅以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要求符合SC/T1077的规定。每天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5%,具体视水温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加强亲鱼的营养补充,促其性腺充分发育和鱼卵完全成熟。

2.人工繁殖。

①人工授精。在水温基本稳定在22℃以上后,将雌、雄亲鱼按(3~5)∶1比例放入微流水的产卵池中,观察到雌、雄亲鱼有追逐行为并越来越激烈,在出现发情产卵后,说明性腺发育成熟配种时间到来,应及时准备进行人工授精及繁殖。先捕捞生理性成熟雄鱼进行精液采集后,用Hank's液稀释3~5倍后保存在装有碎冰的泡沫盒中;随后捕捞雌亲鱼进行取卵,将轻压腹部能顺利挤出鱼卵的雌鱼优先选出,挤压腹部排出成熟的卵粒于消毒的容器之中待用。采用干法人工授精,将采集到的翘嘴鲌卵子和雄鱼精子用柔软的毛刷轻轻搅拌,使其充分融合提高受精率,受精卵经泥浆脱黏后移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桶孵化。催产后亲鱼经0.1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消毒处理后放回池塘继续培育。在催产过程中可以使用催产激素,有利于集中产卵和提高繁殖效率。

②产卵与孵化。将受精卵放入家鱼孵化的环道或孵化桶孵化,其中孵化桶按(30~50)×104粒/立方米、孵化环道(50~80)×104粒/立方米容量进行孵化,孵化水流速度以鱼卵不沉积为度。孵化水质要求溶氧充足、清洁清新,孵化用水必须用80目以上的尼龙网过滤。水温控制在24~27℃,受精卵经24~36小时自然孵化后出膜。

3.苗种培育。

①夏花鱼种培育。鱼苗出膜后2~3天,体鳔初步形成、能在水中平游时,即可带水出苗,转入预先消毒后培肥的苗种培育池塘中,进入苗种培育阶段。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75~150千克的生石灰干塘消毒。消毒后2~3天,注入经60~80目筛绢过滤的新水40~50厘米,每亩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200千克。

鱼苗要求鱼体透明,色泽光亮,不呈黑色。喜集群游动,行动敏捷,有逆水能力。畸形率小于1%,损伤率小于1%。无病症,不得检出违禁药物残留。每亩放养鱼苗10万~20万尾。

鱼苗下池后,每天每亩池塘均匀泼洒2~3千克由黄豆磨成的豆浆。鱼苗全长2厘米后,增加投喂粉状全价配合饲料,每亩每天投放2~3千克,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下塘一周后,每3~5天加注清水一次,每次10~15厘米。水深80~100厘米后,采用生物菌种调节水质,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鱼苗全长至3厘米以上即可出池,进入冬片鱼种培育阶段。

②冬片鱼种培育。夏花鱼种要求体形正常,体表光滑、有黏液,色泽正常,游动活泼,鳍条、鳞片完整。畸形率小于2%,损伤率小于2%。95%以上全长达到3~4厘米的规格。无病症,不得检出违禁药物残留。每亩放养1万~1.5万尾,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浴3~5分钟。

鱼种全长8厘米以后以膨化颗粒饲料为主,粗蛋白质水平要求在40%以上。日投喂量为鱼体重总量2%~5%的膨化配合饲料,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分上午1次、下午2次投喂。每5~7天加换一次新水,每次换水量为10~15厘米,池水透明度应控制在25~30厘米。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和记录天气、水质、鱼的吃食活动和生长情况。当鱼种培育至8厘米以上时即可出池,进入成鱼养殖阶段。

三、绿色健康养殖技术

1.放养前准备。要求池底平坦,不渗水,面积2000~5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2米即可。按每1000平方米配备增氧机0.45~0.75千瓦。鱼种放养前10~15天,排干塘水,清整池塘,去除过多淤泥,每亩用75~150千克生石灰对水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消毒后晒2~3天,注入经60~80目筛绢过滤的新水40~50厘米,每亩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200千克,分散堆放在池四周池水淹没处。

2.鱼种放养。放养时间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全长10厘米以上,要求大小均匀、体格健壮、体表光洁、无病无伤无畸形。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杀菌10~15分钟。每亩放养鱼种1500~2200尾,适当搭配养殖花白鲢、鲫鱼等。一般套养鱼种阶段,每亩投放规格在250克/尾以上的白鲢80~100尾、花鲢16~20尾,规格为100克/尾的鲫鱼150尾。

3.饲养管理。以全价膨化配合饲料为主,要求粗蛋白质含量40%以上。采用“慢、快、慢”的投饲方式,一日2~3次。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3%,视摄食情况作适当调整,气温高天气晴朗的生长旺盛季节多喂。放养后一个月内注满池水,视温度、水质情况适时添加水,每次换水量20~30厘米,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和鱼体摄食、活动情况,及时捞除残饵、死鱼,并做好日常记录。高温季节、闷热天气中午开机增氧,防止浮头。

四、“全雌1号”病虫害防治方法

翘嘴鲌“全雌1号”抗病能力较强,一般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大规模病害,但比较容易感染寄生虫。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主要做好以下预防工作:一是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充分的消毒杀菌;二是鱼苗、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三是调节好水质,长期保持鲜、活、嫩、爽;四是投喂饲料所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齐全,平衡合理,定期投喂药饵预防鱼病;五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水质;六是及时捞出病鱼、死鱼,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全雌1号”主要病虫害防治办法:

1.小瓜虫病。

①流行季节:主要流行于初春和秋末。适宜水温为15~25℃。

②主要症状: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小点或点状囊泡,鳃丝充血,体表黏液增多。

③防治方法: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适当肥水,并降低养殖密度;发病时,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溶液,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两天;用1%~2%食盐水浸泡5~10分钟。

2.锚头鳋病。

①流行季节:水温高于12℃。

②主要症状:肉眼可见虫体头部钻入鱼体肌肉组织,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伤口处出现溃疡。

③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锚头鳋幼虫;每立方米水体用0.2~0.5克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3.水霉病。

①流行季节:早春、冬季水温低于20℃时易流行。

②主要症状:鱼体伤处布有白色棉毛状菌丝,寄生部位充血。

③防治方法:生石灰彻底清塘,避免鱼体损伤;鱼体受伤时,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发病时,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200克美婷全池泼洒,每天一次,使用1~3天。

4.车轮虫病。

①流行季节:春、夏、冬初期,多发于鱼种阶段。

②主要症状:病原体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寄生处黏液增多,鱼体发黑、消瘦,呼吸困难,游动缓慢。

③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用0.7毫克/升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者使用杀灭车轮虫专用药物,如车轮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