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周致富经 > 正文

农业技术 | 舞毒蛾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2-01-18 15:46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舞毒蛾是一种世界性的森林害虫,食性杂、分布广、易爆发、传播快,多在针阔叶林中生存,为害林木和果树,属鳞翅目毒蛾科。舞毒蛾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害广、蔓延快的一种林业有害生物。近年来,受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阔叶树,还是针叶树,均遭受了舞毒蛾的为害,严重影响了森林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舞毒蛾的形态特征、发生及为害规律、防治措施,为舞毒蛾防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1.舞毒蛾的形态特征。舞毒蛾卵为圆形,两侧稍扁,直径0.9~1.3毫米,初期呈杏黄色,后期变为褐色。蛹体长20毫米,纺锤形,呈黑褐色或红褐色,覆有黄色短绒毛。幼虫长约2毫米,淡黄色,随着龄期的增加开始变成黑褐色,胴部有黑色或灰色短毛。老熟幼虫体长50~70毫米,头部黄褐色,宽6毫米,呈“八”字型灰色条纹。雄蛾成虫体长18~20毫米,展翅45~47毫米;雌蛾成虫体长25~28毫米,展翅75~80毫米。雄蛾头部黄褐色,复眼黑色,前翅表面褐色或暗褐色,有锯齿状横线,横脉上有弯曲的黑褐色斑纹,反面黄褐色;雌蛾前翅黄褐色,横脉呈“<”型斑纹,1个,黑色,斑纹雄蛾雌蛾相近,雌蛾腹部相比要肥大一些。

2.舞毒蛾的生活习性。舞毒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石缝、树皮、土地的缝隙过冬。翌年5月上旬,杨、柳展叶时上树为害,多于嫩梢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当受惊扰时立即停食不动或迅速吐丝下垂,随风飘往他处。老龄幼虫则少有吐丝下垂现象,受惊也不坠落。随着虫龄增大,食量骤增,四龄以后能食尽整个叶片,大发生时,往往数日即能将杨叶吃光。每龄幼虫在脱皮前停食2~3天,脱皮后停食1天。幼虫有强烈的避光性,尤以老龄幼虫更为明显,晚间上树取食,白天下树潜伏。幼虫常吐丝作一护膜在其中脱皮,以后幼虫体渐渐收缩,进入预蛹期,约经3天脱皮成蛹;6月下旬为化蛹盛期。蛹群集,往往数头由臀棘联在一起。幼虫脱皮及化蛹多集中在干基石块及覆盖物下。蛹期11~16天。

6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多集中在每日18:00~22:00,尤以夜间21:00为多。成虫白天静伏叶背、小枝、杂草中,当受惊时才飞走,傍晚开始活动,以凌晨2时-5时活动最盛,特别是雄蛾到处飞翔,觅偶交配,5时-6时逐渐中止活动。成虫具较强的趋光性。交尾多集中在凌晨3时-5时,交尾时间长达16~20小时。雄蛾有两次交尾现象,雌蛾一生只交尾1次。雌蛾交尾后当晚可产卵,以夜间产卵者为多。一雌蛾可连续产卵2~3天,平均产卵量为300多粒。雌蛾平均寿命4.4天,雄蛾平均寿命8.5天。卵大多产于树冠下部枝条的叶背面、小枝和树干的树皮上。卵成块状,每块平均100多粒,卵期15天。

幼虫于7月上旬孵化,每日当中以6时-12时孵化最多,孵化率为96.8%。孵化后的幼虫并不立即爬动取食,而多静伏或藏于隐蔽处,20小时以后才开始活动,取食嫩梢叶肉,一直为害到8月,陆续在枯枝落叶层、杂草丛、土层、刺蛾旧茧壳、树皮缝等处越冬。杨毒蛾的天敌种类很多,在幼虫期和蛹期有寄生蝇、寄生蜂及菌类,寄生率达24.4%。卵期天敌有赤眼蜂、卵小蜂等。

3.舞毒蛾的发生及为害规律。舞毒蛾的发生规律与环境存在很大关系,最常发生在针阔叶林或者郁闭度在0.2~0.3的阔叶林,防护林、绿化林也经常发生舞毒蛾灾害。郁闭度大、林层复杂的地方很少大规模发生舞毒蛾为害。气候对舞毒蛾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干旱的天气下,舞毒蛾的增殖期会缩短,虫害更为猖獗,近两年雨水比往年相对较少,舞毒蛾为害比往年更严重。

4.防治方法。舞毒蛾繁殖能力强,迁飞能力强,对林木、果树、林下作物的破坏性很大,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农过渡地带发生较重,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舞毒蛾的防治,保护森林安全。

①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手段是防治舞毒蛾的基本方法,核心是保持林木快速生长,提高森林质量,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森林及林下资源的破坏,有效抑制舞毒蛾的发生。另外,舞毒蛾卵块的孵化时间长,卵块长时间聚集在树干、树洞、树缝、树下的石堆中越冬,秋冬和早春时,可采用人工摘除卵块集中烧毁的方法将舞毒蛾消除,源头上减少舞毒蛾的发生。摘除卵块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让卵块掉地碎裂,影响收集质量和效率。舞毒蛾幼虫具有爬树的习性,在树干上绑上草,将藏在草下的舞毒蛾取掉再重新绑上,或者在树下堆放一些石块诱杀舞毒蛾,在舞毒蛾为害不是特别严重、量不是很大时可以采取这一措施。树干附近如果有成虫和卵块,也应及时清除。

②物理防治。舞毒蛾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利于其这一习性在林间安装杀虫灯来诱杀舞毒蛾成虫,特别是在成虫羽化期,这种方法十分重要。在舞毒蛾成虫羽化期,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林间悬挂黑光灯或在林缘点燃火堆诱杀成虫。挂灯时间一般为下午7时至凌晨3时,灯下放一个水盆,水面滴上煤油,夜晚开灯诱杀,早晨捞虫。

③生物防治。此虫天敌种类较多,如寄生蜂、追寄蝇、鸟类、蜘蛛、蚂蚁等。在该虫为害不大时,尽量不要喷洒农药,可保护和利用天敌,减轻该虫危害。幼虫期可用青虫菌粉或苏云金杆菌粉稀释成孢子含量2亿个/毫升的菌液,加0.1%洗衣粉液喷雾防治。

④化学防治。农药防治是见效最快的手段,要在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此时虫口密度低、为害弱,且幼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可喷洒80%阿维菌素800~1000倍液,或90%溴氰菊酯1000倍液,或利用白僵菌喷粉,连用1~2次,间隔7~10天。在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时,要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⑤营林措施。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分以及纯林内,该虫发生较严重,反之则轻。因此,通过间伐和修枝,使林分通风透光,促进林木生长,减轻该虫为害。同时,加强林木管理,在该虫越冬期环剥树皮,集中烧毁;在幼虫大发生时进行人工捕捉。

⑥人工采集幼虫法。这种方法对于小面积严重发生地块实施较好,采集时间应在舞毒蛾幼虫暴食期前的3~4龄期进行,这种防治方法可以作为采卵块方法的延伸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