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推荐 > 热点推荐 > 正文

这些“重庆元素”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一件件厚重的文物实物、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场景……6月25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向中外媒体记者开放。展览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6月25日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们统一乘车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与大屯北路交会处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展览馆气势恢宏,整体为“工”字形建筑,外观采用柱廊式结构。广场上,大型党旗雕塑《旗帜》昭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四组大型雕塑讲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展馆内,展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建立中国共产党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4个部分。

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百年辉煌的不懈奋斗、不怕牺牲、理论探索、为民造福、自身建设的壮阔历程。

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到,展区里穿插了诸多“重庆元素”——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谈话》文稿(一级文物)、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赠柳亚子的《沁园春·雪》手稿、1942年叶挺写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囚室的《囚诗》手稿、新华日报馆印刷《新华日报》的印刷机、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念瓷盘……

这些珍贵展品,展示着重庆从党的百年光辉史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整个展览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让广大党员、群众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昂扬姿态,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沁园春·雪》在重庆首次公之于世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赠柳亚子的《沁园春·雪》手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中,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赠柳亚子的《沁园春·雪》手稿亮相。6月25日,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首词于1945年在重庆首次公之于世。

1945年11月14日,吴祖光在其编辑的《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上以《毛词·沁园春》为标题第一次公开发表《沁园春·雪》。此词一出震动重庆,也震动中国。其思想性之强烈、政治性之鲜明、艺术性之精湛,实乃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

周勇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读《沁园春·雪》,我们应有新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民族复兴与阶级革命的发生,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当今中国的“风流人物”。毛泽东以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战略家的宽广胸怀和诗人的浪漫情怀,对中国历史规律和未来发展走向作了最精辟的总结。《沁园春·雪》是可以常读常新的。

《新华日报》印刷机打响看不见硝烟的宣传战

▲新华日报馆印刷《新华日报》的印刷机。

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印刷机,有什么样的故事?

《新华日报》在武汉和重庆时期全部报纸,以及《群众》周刊,就是这台印刷机完成的历史使命。

由重庆这台印刷机印制的《新华日报》,经常发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的重要文章,介绍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业绩,报道前线军民抗战的战况战绩,刊登社会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包括国民党爱国抗战人士的言论,成为鼓舞动员全民持久抗战的号角和旗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震惊中外。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诋毁与污蔑,周恩来愤然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两幅题词。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刊登了这两幅题词,将皖南事变真相告之于天下。

当时,为了应对国民党新闻检查,印刷厂的同志们排了两个不同的版式:一个是没有周恩来题词的报样以应对检查,另一个是有题词的报样,悄悄用这台印刷机连夜赶印。等国民党检查人员发现时,报纸早已在街头销售,并且加印了5倍之多。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称赞“我们的《新华日报》抵得上一个方面军”,这台印刷机无疑是重要的武器。

一级文物《毛泽东的谈话》文稿见证重庆谈判

展览还展示了重庆谈判时期的一些物件,如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谈话》文稿(一级文物),仿佛将人带回那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使用过的水盂和铜水勺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介绍,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白天常在桂园会客办公,国共双方代表亦在此数次商谈。经过艰难曲折的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桂园共同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简称《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会谈纪要》的主要成果,是国民党接受承认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黎余说,重庆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全中国人民意愿和心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共产党员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使用过的水盂和铜水勺。

叶挺在囚室写下豪气万丈的《囚诗》

▲叶挺写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囚室的《囚诗》手稿。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展览中,1942年叶挺写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囚室的《囚诗》手稿亮相。6月25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厉华在接受重庆日报采访时说,这首豪气万丈、响彻云霄的《囚诗》影响甚广,郭沫若曾评价,“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1941年1月,国民党军队发动皖南事变,叶挺在谈判时被扣。在被关押期间,敌人对他软硬兼施,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展现了一个革命者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厉华表示,我们要向叶挺学习,做一个大写的“人”,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书写更加壮丽的时代篇章。

展览上还有一张名为《学生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雕塑前参观》的图片。图中,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向英雄致敬,深切缅怀英烈,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报效国家。

这对花瓶寓意三峡库区前程似锦

▲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赠予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的一对花瓶。

展览馆内,有一对花瓶特别引人关注。

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赠予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一对花瓶。

这对花瓶为福建省福州市特产——脱胎漆器,牡丹锦鸡纹饰,寓意前程似锦,代表三峡库区前程似锦,福建人民和万州人民的友谊长长久久。

脱胎漆器是福州的传统工艺产品,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同列中国工艺“三宝”。

同时展出的,还有一封珍贵的信件,这是2007年3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写给对口支援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的亲笔签名信。

这组展品讲述百万三峡移民背后的故事

▲授予三峡百万移民的“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特别贡献奖杯及证书、设立重庆直辖市纪念瓷盘等展品。

展览中有一组关于三峡工程的展品,与重庆息息相关。其中一件展品,是三峡百万移民获得的“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特别贡献奖杯及证书。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移民的重点在重庆,重庆市承担着三峡工程建设85%的移民任务,百万移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移民攻坚战中,广大移民,远离故土,举家迁移,用一个个离去的身影镌刻着无声的誓言: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

2002年,中央电视台首次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将特别大奖授予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百万三峡移民,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永久收藏。

一旁,两枚写着“有事找共产党员”的工作标牌,很是特别,这是忠县乌杨镇移民干部在护送移民外迁途中佩戴过的胸牌。在破解百万三峡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的过程中,重庆广大共产党员就是佩戴着这样的胸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铮铮誓言。

再现渝企全力生产防疫物资抗击“非典”场景

▲重庆企业生产口罩、体温计等防疫物资的照片,生动再现了抗击“非典”的动人场景。

展览中一幅“非典”时期重庆市企业生产口罩、体温计等防疫物资场景的图片,令人印象深刻。

“2003年‘非典’爆发,当时多家重庆企业众志成城,全力赶制生产口罩、体温计等防疫物资,为抗击非典作出突出贡献。”今年72岁的张渝荣,2003年时在重庆市经济委员会运行局任职。回忆18年前抗击非典的一幕幕,他仍记忆犹新。

张渝荣说,由于当时非典疫情突如其来,口罩、体温计、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很快就供给告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由市经委运行局对接联系市内多家纺织轻工企业赶制生产口罩、防护服。张渝荣全程参与多家企业防疫物资的生产组织及运输协调,亲历了多家渝企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斗的点滴。

张渝荣说,在我市抗击非典战役中,还有不少企业停掉正常生产,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在生产线上熬红了眼,站肿了脚,只为保障市民防疫安全。

(本组稿件由重报集团全媒体记者赵迎昭、彭瑜、龙丹梅、夏元、李晟采写,本组图片由记者陈国栋摄/视觉重庆)

(  责任编辑:徐小婷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