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推荐 > 热点推荐 > 正文

延伸产业链 山银花开金银来

山银花丰收。(资料照片) 通讯员 唐磊 摄/视觉重庆

少数民族姑娘采摘山银花。(资料图片) 通讯员 唐磊 摄/视觉重庆

越来越多的秀山山银花将就地深加工。通讯员 唐磊 摄/视觉重庆

山银花,忍冬科植物,其富含的绿原酸等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之功效,并在食品、日用品、中兽药等方面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在发展山银花近半个世纪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通过良种繁育、良法推广,山银花鲜花产量已占全国1/4,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脱贫之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县要实现山银花全产业链发展,让山乡绽开“乡村振兴之花”。

小银花,大带动——

4500余户贫困户借花脱贫

山路十八弯,秀山县隘口镇坝芒村脱贫户付仲芬家的山银花地在山顶。

“看,这些山银花多让人爱!”6月19日早上,满头大汗的付仲芬托起一枝缀满花苞的花说,“这几年靠着山银花,我还是搞到钱了的!”

付仲芬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在外打工时受伤,公婆年纪大只能做点简单的农活,家里还有几个孩子要上学,养家的担子全压在了她身上。

几年前,付仲芬一度想外出务工挣钱。这时村里的山银花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胜海找到她:“现在山银花的行情在涨,如果管护得好,不比在外面打工差,还能照顾家里的老小。”

张胜海也是坝芒村人。他在山间找到一株花蕾期长达20多天的野生山银花,与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培育出的“渝蕾一号”,成为我市首个药用植物新品种植物,也是秀山目前最大的良种山银花品种。

对于山银花,付仲芬并不陌生。秀山从1972年开始规模发展山银花种植,隘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但后来山银花价格低迷,产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直到近几年,中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山银花”功效重新正名,产业才逐渐恢复。她考虑了几天,决定留在家乡。

申请到无息贷款后,付仲芬买回了山银花苗。山银花耐瘠薄,无需肥沃的田地也能生长。看着一天天茁壮成长的花苗,付仲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精心管护下,付仲芬家的山银花长势良好,亩产逐年提高,达到300多公斤,面积也从最初的12亩扩大到28亩。

“山银花不像其它产业需要很强的劳动力,我一天就能采六七十公斤呢!”付仲芬自豪地说,去年卖山银花赚了3万多元,靠勤劳的双手,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目前,秀山山银花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并建立起良种繁育体系,其中仅“渝蕾一号”每年育苗数量就达200万株以上。“秀山山银花”被认定为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脱贫攻坚中,山银花带动该县28个贫困村、4521户贫困户脱贫。

初加工,增效益——

就地烘干附加值增加20%左右

6月19日清晨,海拔800多米的清溪镇平阳村,遍野的山银花在清冷的空气中散发着特殊的馨香。

山银花种植大户高兵三正组织人手准备采山银花:“以前是多采一点就怕坏了,现在不担心了,因为建了加工厂,可以直接烘干。”

高兵三曾因病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村里正发展山银花,他算了一笔账:种红薯、玉米,每公斤最多只能卖2元,而山银花每公斤则能卖到10元,显然更划算。“与其畏手畏脚地过穷日子,不如放手搏一把。”高兵三与家人商量后,包下村里100多亩荒山。

在高兵三和家人的精心管护下,山银花定植两三年后就陆续投产。

进入采摘季,高兵三和家人天刚亮就上山采花,一直忙到天黑才收工。没想到,辛苦背下山的一袋袋山银花却被收购商判为“成色差”,每公斤的收购价被压低了2元钱。当时每亩山银花产量200公斤,相当于一亩地就要少收入400元。

高兵三找技术员了解到,山银花鲜花摘下后仍有呼吸作用,会产热量,娇嫩的鲜花在袋子里捂一会,花色就会变黄、发蔫。

“当时为了卖鲜花,隘口、溶溪都去过。用小货车拉,快的单边一小时,慢的要两三个小时。”高兵三说,在路上时间一长,被压在最底层、空气最不流通的鲜花卖相又变差,每车总有一部分要降价才能卖出。

最近几年,山银花价格逐步走高。为了解决山银花在运输储藏过程中易变质的问题,县内鼓励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修建初加工厂,就地杀青、烘干。

高兵三不愿意再吃四处奔波卖花的苦,在政府帮助下他花20多万元修了加工厂:“从山上摘回来,在地面晾一晾后直接进机器,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带露水的鲜花就能变成干花。”

没了后顾之忧,高兵山的山银花种植面积扩大到400多亩,年收入超过50万元,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秀山县中药材产业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由鲜花就地加工成干花,附加值可以增加20%左右。同时,结合低温冷藏库等设施确保干花品质,可以避开山银花鲜花集中上市造成的价格下跌,确保花农收益最大化。

现在,秀山已统一制订全县山银花初加工产品的包装和标识,产地初加工厂已有45家。该县与西南大学、市中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共同成立了秀山银花研究中心、国家现代中药资源信息和技术服务秀山站等,研发的蒸汽杀青、热风干燥和低温烘干等加工技术全国领先。

深加工,大“钱景”——

未来60%山银花将就地深加工

重庆海王中药健康产业基地位于秀山县城西北部。这几天,基地加工厂正源源不断地将附近乡镇新采摘的山银花运进车间,通过深加工,山银花变成了清热消暑的山银花露、作为花茶冲泡的山银花茶、入药的山银花饮片等。

与海王毗邻的,还有红日、步长(华涛)等中医药上市企业,以及国泰康宁、富兴通等本土药企。这些企业共同汇聚在秀山中医药产业园区内,生产精制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保健食品、功能性植物饮料、中药提供物等系列产品,共同打造百亿级中医药加工产业集群。

海王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秀山山银花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亩,黄精、银杏、黄柏等其它中药材面积也有20万亩左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来源。与此同时,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低成本的便捷物流,都是吸引企业落户秀山的重要原因。

以前秀山绝大部分山银花经简单烘干后销往安徽、四川、山东等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近年来通过引进海王等制药企业,目前该县已能消化30%至40%的干花,用于制作中药饮片、山银花茶等。通过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让花农、消费者、加工企业多方受益。

“我们还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利用山银花中的抗菌消炎的主要成分——绿原酸,研发了大量日化用品,如可供量产的山银花牙膏、洗面奶、沐浴露、湿巾等,为山银花的进一步深加工奠定了基础。”秀山中药材产业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借国家加大对兽药、兽用饲料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的契机,秀山还与同样大面积种植山银花的湖南、贵州等地组建产业联盟,推动山银花在中兽药(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兽药)等方面的产业化,为山银花开拓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根据秀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当地将打造“武陵药都”,建设武陵山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全国著名道地中药材基地县、武陵山中药材产品加工基地,武陵山优质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中心、武陵山中药材现代物流中心,重庆市生态健康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秀山县中药产业将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文旅健康产业等,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

专家访谈

市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隆云:

让“脱贫之花”成为“振兴之花”

记者:秀山山银花发展一波三折,是哪些因素让它顽强走到今天,并成为“脱贫之花”?

李隆云:秀山县始终把山银花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明确目标持续推进,编制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致力于打造“武陵药都”。

当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选育秀山银花良种“渝蕾一号”,新发展基地覆盖率达90%以上,并规范种植技术、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此外,大力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综合收益。

记者:最近几年山银花市场波动较大,秀山银花产业抵住了这些冲击,您认为关键因素是什么?

李隆云: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通过扶持政策保护了产能。在发展初期,秀山每年整合大量涉农项目资金,对种苗、初加工设备、基地、品牌、贷款贴息等环节给予补贴。特别是在市场低迷时期,出台干花销售补贴政策,实现采摘鲜花应收尽收、不打白条。这极大地保证了花农的利益,也确保了市场回暖后,花农能对产业保持强大的信心,从而使山银花产业能以每年1万亩左右的速度增长。

记者:在乡村振兴中,以秀山山银花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

李隆云:在乡村振兴中,建议包括秀山山银花在内的中药材产业应继续加强良种选育和推广,实行品种良种化;加大药材绿色种植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推进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大中药材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尤其是食品、化妆品、中兽药等产品的开发。

(记者 罗芸)

(稿件原载于2021年06月22日《重庆日报》)

(  责任编辑:卢芳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