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石柱黄连:从“苦草”到“甜草”的蜕变

“天下黄连看石柱,石柱黄连即药典”——这句在中药材行业广为流传的俗语,道出了石柱黄连的独特地位。石柱黄连不仅在产量上占据全国的60%、全球的半壁江山,更是国际药典认可的品质典范。这株源自深山林海的“苦草”,究竟如何撑起当地产业发展,让百姓过上甜蜜生活?

微信图片_20250825112121

黄连,作为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的草本植物,在石柱这片土地上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1200年前。县中药材产业专班办公室负责人秦建说:“石柱是中国黄连的原始产地,早在唐天宝元年,就有‘上贡黄连十斤’的明确历史记载。1989年,石柱黄连荣获国家首批道地药材认证,《国家药典》里的‘味连’,正是以我们石柱黄连作为标准。”千百年来,石柱黄连的种植传统从未间断,每一株黄连都传承着纯正的基因,这也使得石柱黄连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其在品质上领先世界奠定了坚实根基。

石柱县打造的黄连繁育基地

在产量方面,石柱黄连同样成绩斐然。“石柱黄连的产量占据了全国的60%,全球的半壁江山。在石柱黄水镇,有全国最大的黄连交易市场,全国90%的黄连交易都在这里完成,‘天下黄连看石柱’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秦建自豪地说。

然而,石柱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而是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方面,创新推广“林下种连”模式,巧妙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的双赢。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下,黄连茁壮成长,既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又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石柱积极与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大力推动黄连从传统药材向大健康产品领域拓展。

六塘村黄连GAP示范种植基地

重庆泰尔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说:“我们依托石柱县打造的黄连产地加工集群,实现了黄连标准化种植、就地加工以及产品研发等一系列流程。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将以黄连为原材料的产品推向全国市场。”从最初的一颗普通根茎,到如今的一瓶制剂、一管牙膏,石柱黄连的价值链条在科技的加持下不断延伸。

县武陵山研究院干部唐鑫说:“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黄连牙膏、黄连沐浴露等20余款产品。去年,仅仅是黄连牙膏的销售额就突破了2000万元。”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提高了黄连的附加值,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石柱黄连。

微信图片_20250822131917_117

产业发展的红利最终实实在在地惠及了当地百姓。如今,当地政策利好,黄连有公司保底收购,市场价格稳定,这让连农们种植的信心十足。连农李仕吉感慨地说:“我从小就跟着父母种黄连,一直种到现在,种了一辈子。现在我有在地黄连60亩,黄连苗子20亩,去年靠黄连收入100万左右。都说黄连苦,但是我们的日子甜。”另一位连农陈云海也说道:“现在我们熟地种连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不用开山种连。通过选好土壤、严格消毒、培育壮苗、补充养分,提高苗木存活率,再加上精细化管理,亩产也能实现1000斤。”

务工群众在六塘村打造黄连育苗基地 (3)

从道地品质到产业规模,从科技创新到富民增收,石柱黄连的领先地位,既是历史沉淀的结果,更是当代人不懈奋斗的结晶。这株神奇的“苦草”,正凭借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让世界品味到这份独特的“苦”与“甜”,也让我县老百姓的生活如蜜般甜蜜,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  作者:钟思佳 陈静 朱晓铃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