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文明互鉴 山水新韵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迎来“重庆时刻”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维系着一个民族的情感认同和精神血脉。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第二届大会今天在我市举行,大会吸引了来自亚洲多国的文化遗产专家、学者和政府代表,共同探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在重庆达成共识 从重庆开始合作

本次大会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共同主办,来自33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大会签署多项协议,并宣布成立联盟南岛语族与海洋文明专委会、科学技术专委会,发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2024-2025年基金资助项目。

今天在大会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就是《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重庆共识》,在《重庆共识》里面特别提到“秉持交流互鉴、促进协同发展”。特别欣喜的是,在与与会嘉宾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国家与重庆文化遗产之间的合作,已经通过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这一平台,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马尔代夫语言文化和遗产部部长阿达姆·纳西尔·易卜拉欣说,马尔代夫是一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岛国,相信马尔代夫能从重庆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经验。

希腊科孚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德斯皮娜·泽尔尼奥蒂则表示,希腊和重庆的合作已经开始了。

伊朗是联盟的创始国之一,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业部部长萨利希·阿米里认为,伊朗文化遗产众多,有很多古代留下来的铭文和时刻,重庆也有大足石刻,双方会有很广阔的合作前景。

携手共进 搭建文明互鉴友谊之桥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第二届大会启幕,让重庆这座承载三千年文脉的历史名城,跃升为亚洲文明对话的前沿舞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也因互鉴而丰富。近年来,重庆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不仅扩大国际“朋友圈”,在联合考古、文物展览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实质性进展。

近年来,重庆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利用工作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大足石刻开设海外社交账号,推出英语微视频,累计投放543家海外媒体平台,覆盖人群达3亿人次,总播放量达2000万次。

在联合考古与科技保护方面,重庆也与亚洲多国开展深入合作。目前,重庆已启动埃及努比亚地区相关遗址联合考古、马达加斯加武海马尔墓群联合考古研究前期工作;川渝石窟寺保护联盟与意大利威尼托文化遗产集群合作完成大足石刻舒成岩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大足石刻研究院与东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共建考古和保护修复实验室。从考古合作,到技术共享,再到人才交流,重庆正以文化遗产为纽带,让长江文明与亚洲各国文明互惠互鉴,深度交融。

守护文化遗产,既是向历史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本次大会还有一大亮点,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科技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秘书处落户重庆。秘书处负责协调联盟内的科技合作项目,推动先进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可以说,这既体现了重庆在国际文化交流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对重庆在文物科技保护领域的高度认可。

大足石刻:一滴水的较量

正如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阿鲁娜·古吉拉尔所言:“必须使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来保护文化遗产,以应对灾害和气候变化。”这一理念与重庆的实践不谋而合。一起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来看看一滴水的较量。

大足历来雨量丰沛,保护者与水的较量,从古延续至今。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足石刻前后开展了数十次水害治理,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方式,效果并不明显,而现在是全面地勘察和治理。

古人用水池密道,对付看得见的雨水山泉。而今,文物保护专家已经能够借助“数字化”手段,治理那些肉眼看不见的水。在宝顶山,上百台数字化监测设备,被安放在大足石刻的重要位置,它们时刻收集着气象、微环境、岩体含水量等关键数据。比如说监测数据显示,圆觉洞的湿度达到了87.4%,在造像表面容易产生凝结水,保护专家们就会用棉纸吸附水,进行干预。

正是因为这些数字化手段的全面应用,大足石刻保护已由以前被动的抢救性保护,转为了主动的预防性保护。例如一旦产生了凝结水,专家们就会收集这些凝结水并对它的阴阳离子进行测量,进而了解可溶盐对文物的腐蚀,便于下一步的干预。

其实,不仅是大足石刻所代表的巴渝文化,还有三峡文化、革命文化等等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化底蕴,正在经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书写着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新篇章。

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到通过VR/AR技术让公众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数字技术不仅延长了文物的生命,更拓展了文化传承的边界。去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巴渝文物”数字化应用入选“优秀案例”。到今年底,这一系统还将进一步完成巴渝文物从考古到管理,再到保护利用全生命链条数字化信息归集,完善文物资源数字化共享体系。如何以文明对话的方式联结亚洲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大会,听听与会嘉宾的智慧作答。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罕默德·伊斯玛仪·哈利德

我们很荣幸地共同见证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与中国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协议,以及双方就“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倡议”发表共同声明,此举标志着双方在世界遗产申报材料编制、文物保护与修复、遗址管理、文献档案、能力建设及遗产风险管理等领域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

塔吉克斯坦文化部部长萨托里约恩·马特卢巴洪

亚洲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更是我们在未来实现安全、发展与团结的重要基石。塔吉克斯坦愿意进一步扩大对联盟各项项目的参与;全面加强与中国以及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合作;为保护古代遗迹、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推动文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贡献自身力量。最后,请允许我以一句塔吉克斯坦广为流传的谚语结束我的发言:“珍藏记忆的民族强大,传承记忆的民族伟大。”愿我们的共同努力,为亚洲的和平、相互理解与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节目最后,我们来看一组数字,截至目前,重庆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有25908处,登记在册的可移动文物达148.2万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大足石刻)、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4项(共16处)。数字的背后,是这座城市,作为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和陆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的文化自信。雄奇山水、新韵重庆,这是守护创新的新韵,也是在文明互鉴中开拓未来的时代之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