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大决策。11月24日—26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在渝举行。这是重庆第二次担任国家级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的“主场”。当全国性的产业要素汇聚,山城如何答好这一“国字号”命题?首先,一起来看第1眼TV记者从活动开幕式现场带来的观察。

超1300家企业,近1900名嘉宾,一走进会场,高能声势扑面而来,记者看到不少央企掌门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领军人还有顶尖专家学者,重庆了汇聚来自全国的决策力、资本力和思想力。他们,为何而来?
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盛希泰:
我理解就是说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秤的秤砣。很多产业向重庆转移集聚,是有非常强的战略意义的。我非常看好重庆,也希望洪泰基金与重庆有更好的合作。

这份对重庆的关注不仅是投下“信任票”,更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签约。记者见证了千亿投资落地重庆,这当中,73%的项目属于“补链、延链、强链”性质,显示了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的强大磁吸力;同时,69%的签约项目来自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印证了重庆在承接东部产业升级中的“主渠道”地位。
艾氪互联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 段丰元:
我们现在准备要在重庆设立我们的西南总部基地。我们希望在这样的一个更大的全球性的产业制造场景中去发挥我们的优势。
深圳市平方兆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萍:
我们没有打算在重庆做过客,而是要做链主。我想的是带圈入局,把我们在大湾区的上下游的朋友圈引入到重庆这片土地。

产业转移,是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从工业革命开始,全球经历了多次产业转移浪潮。从英国到美国,从美国到日本、“亚洲四小龙”,产业承接国和地区大多迎来了经济腾飞。2001年,中国加入WTO,快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东部沿海凭借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产业投资,取得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人力、土地要素等成本快速上升,这些地区的产业升级也产生了“腾笼换鸟”的需求。推进东部沿海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顺势而为,更是战略所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重点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重庆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被赋予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挑起产业承接的大梁,责无旁贷。

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窗口,重庆坚持以“国家所需、重庆所能、未来所向”为导向,绘制重点产业链全景图谱,组建专业化团队,开展产业链对接与引进,化“被动承接”为“主动布局”。11月1日,重庆市与京津冀地区产业对接活动,在北京举行,吸引来自京津冀地区重点企业、商协会等的400余人参加。当天,18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重庆,总投资额239.5亿元,涵盖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软件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充分彰显了重庆对高端优质项目的吸引力。

今年以来,在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协同推动下,重庆已成功签约京津冀企业项目211个,合同金额超2100亿元。

重庆市与京津冀地区产业对接活动上的场景,已成为重庆主动“走出去”对接产业的常态。一支支由精兵强将组建的专业招商团队,南下北上,东进西出,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到进博会现场,从东南亚到欧洲,以一次次精准对接见证着重庆搏击产业转移大潮的奋进姿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23年至今年三季度,重庆共承接制造业项目2917个,正式合同额达1.58万亿元。其中,近七成投资集中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从单一项目引进向全链条、集群化方向跃升,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乘数效应。这样的思路,在此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中,一以贯之。活动的5场专题对接,涵盖的重点领域,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高度契合。

先进材料,是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的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11月25日举行的“材聚新重庆·渝见新机遇”先进材料专题对接活动,近300位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活动中,重庆各区县的“组团式”推介成为亮点。行业重要客商代表则现场分享了在渝深耕成果和发展规划。

在观察人士看来,除了承接方式的跃升,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视野也日渐开阔。对内,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沿海实现产业互补,对外,借力“一带一路”通道,将“重庆造”融入全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关键枢纽作用,实现了“东部资源+重庆基地+全国市场+全球网络”的多维联动。而主动的姿态、精准的打法以及不断往纵深推进的开放格局,也赋予山城独特的磁吸力。这也是本次活动众多企业家与投资人坚定选择重庆、持续看好重庆的关键所在。
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宋宏谋:
进一步整合航空产业资源,推动发动机维修基地升级,建设无人机研发制造产业园,助力重庆打造空中经济走廊,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提供硬核支撑。计划带动引进投资1000亿元,方大重庆航空城未来全面投入运营后,预计产值将突破3500亿元,新增就业近2.5万人。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贾立山:
我们把战略投资、技术路线等最重要的功能放在重庆,把研发用户、供应链等最核心的数据向重庆汇聚,把产业基金、创投资本等最庞大的资本在重庆结算。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南存辉:
零碳园区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重庆提出2027年建成24个近零碳试点园区,正泰将发挥在上海、浙江等地的虚拟电厂运营经验,聚合工业复合储能电站、分布式能源等多元资源,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运营的全链条服务。

2023年11月,重庆首次担任国家级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的“主场”,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有102个项目开工建设、落地投资1475亿元。这些项目不仅为重庆带来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半导体等领域的新技术,更推动本地产业生态实现从“单一制造”向“全链协同”升级。今年再次举办,就是希望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从这一层面而言,活动不仅仅是项目与资本的对接,更是一次为重庆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战略机遇。智链生态,才能更好“渝”见未来!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春春 吴静 邓静 雷羽 李波 尹力 李嘉博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