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重庆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相关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王雪峰从“促善治、护发展、创平安、惠民生、铸公正、助开放”六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公安五年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成绩单”。

以法治公安促善治
重庆在全国率先推动出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今年以来在管制空域劝阻、制止违规飞行活动935起,依法查处无人机“黑飞”案件44起;
推动出台《养犬管理条例》,依法查处饲养危险犬只违法行为86件次,依法查处遛犬不牵绳、饲养大型犬不带嘴套、违反禁养规定饲养烈性犬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8000多起;
推动修订《水域治安管理条例》,启动公安、交通、水利、应急等多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水域应急搜救联动联防机制,仅今年以来就救援溺水群众940人。
对老百姓关注的飙车扰民现象,重庆公安明确界定“飙车炸街”违法行为及其处罚标准,先后确定34条重点整治道路,其次是通过数字赋能精准查缉,先后打掉49个飙车团伙,查处相关违法行为24万起,今年以来全市“飙车炸街”警情、舆情同比下降8.6%、7.2%。

以法治公安护发展
在将全市39家高新名优企业、22家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刑事重点保护的同时,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露头就打,先后侦破侵犯知识产权案451起、侵犯商业秘密案12起;全面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快立、快侦、快破,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9亿元。
更大力度护航山城火热的夜市经济,将警力科学、精准投放到夜市、商圈、网红打卡点、周末假日等人员密集的区域和时段,确保了跨年夜、春晚分会场等526场重大活动的安全、和谐、顺畅、圆满。

以法治公安创平安
依托数字警务,精准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破获各类案件25.9万起。其中,依法侦办黑社会组织12个、恶势力组织104个,重拳打击污染环境、非法捕捞等环境资源类犯罪3786起,“5.17环评造假案”获公安部表彰,黄某刚非法占用农用地案入选2024全国公安十大环食药精品案例。
王雪峰介绍,“特别是对于大家深恶痛绝的电信诈骗,我们构建起全市域智感、全社会智防、全链条智侦、全方位智治的数字法治防线,推动电诈发案和财产损失连续4年同比下降,返还群众被骗资金17.8亿元。”
此外,通过创新巡防处一体化勤务模式 ,统筹27万名社会力量建立起6.3万多个最小应急单元,精准防范、精准管控各类社会风险,全市一般道路连续13年、农村道路连续21年实现了重特大交通事故“零发生”。
据第三方机构调查统计,五年来我市群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8%以上。

以法治公安惠民生
重庆已将435项公安政务服务在“警快办”上“一网通办”,其中85%实现全程网办,网上服务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在全国首批推出“新生儿一件事”
首个实施“新车上牌一件事”
率先实现“个人身后一件事”跨部门联办

以法治公安铸公正
在接处警环节,全程录音录像监督当场登记报警、当场接受报警材料、当场出具接报案回执“三个当场”规定的落实;在受立案环节,全市公安机关实行立案审查期限制,推行“阳光下的守护”,在“渝快办”平台开通“执法公开”功能,为老百姓提供了16万次案件进度查询服务,去年以来,受立案举报投诉同比下降22.3%;在办案过程中,全市公安机关系统构建起覆盖执法办案全流程、全要素的全生命周期执法监管体系。
近两年来重庆案件侦结时间同比提升41%以上,案件质量的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以法治公安助开放
在提供出入境便利上,重庆公安机关持续推出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入境游签证“一网通办”、全市全域240小时过境免签、75个国家单免互免签证、5个超大城市口岸签证协作机制。今年以来,来渝外国人同比增长76.5%,过境免签外国人同比增长13倍。在保障在渝外籍人士的合法权益上,重庆公安机关建立涉外警情快速响应机制,依法打击涉及口岸、物流通道的违法犯罪,保障开放通道安全顺畅;先后设立17个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推出66项外籍人才服务措施,允许外籍商务人士申请口岸落地签证和五年多次往返签证,允许外籍博士在渝申请永久居留,2024年以来外籍人才在渝申请永久居留同比增长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