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于一体,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约95%的区域是乡村。如何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特色产业是基础。近日,2025年奉节脐橙全球订货会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行,重庆、上海、广州、青岛等十大城市的分会场同步联动。清甜的橙香,从三峡果园飘向了世界餐桌。

此次全球订货会由市农业农村委、奉节县人民政府主办,奉节、巫山、开州、云阳4个产区累计签约25万吨,签约经销商189家,签约总金额超17亿元。

奉节脐橙地理标志保护范围达69.6万亩,年产量106.25万吨,综合产值104亿元,品牌价值381.7亿元,位居重庆市农产品第一名,带动三峡库区数十万果农增收,成为造福一方的富民产业。活动现场,奉节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并与云阳、巫山、开州携手启动“奉节脐橙主产区县共建共创共护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山峦叠翠、江河纵横,农业发展既有“巴掌田”“鸡窝地”等先天制约,但大山大水、大城大乡自身也有优势。重庆人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依山就势、向山图强,加快构建“36316”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体系。第一个“3”,指的是优质粮油、山地果蔬、生态畜牧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6”:火锅食材、三峡柑橘等6个500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第二个“3”,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3个土特产“金名片”产业集群;“16”则代表着重庆小面、荣昌猪、潼南柠檬、万州烤鱼等16个成长型特色产业集群。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地制宜、精准布局,特色产业质效提升,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30.19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5元、同比增长5.7%。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品牌建设不断加强。

今年7月,巫山脆李高质量发展进京推介活动,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举行,并通过数十家账号平台同步直播。品牌推介、互动试吃、产销签约、文旅融合展示“齐上阵”,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助力巫山脆李拥抱更广阔的市场。

作为重庆三大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巫山脆李是名副其实的“金果果”,综合产值77.7亿元,带动19.5万户果农增收,品牌价值达105.17亿元,连续七年稳居全国李品类榜首。为持续擦亮这张“金名片”,今年,巫山脆李被提级为市级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

农业品牌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目前,重庆全市已构建起了以“巴味渝珍”“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市级公用品牌为龙头,城口老腊肉、石柱黄连、巫溪老鹰茶等区县公用品牌为支撑,“汇达柠檬”“丰都肉牛”等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走出了一条“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闯出一方市场、富裕一方农民”的品牌赋能现代农业新路子。在10月16日开幕的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上,2025年度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名单正式发布。随后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重庆展团以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为主题设置专区,精选100余款产品集中亮相。展会期间,线上订单超2万单、销售额220万元,现场销售及扫码订单700万余元。在选准产业、擦亮品牌的同时,数智赋能,产业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走进璧山区青杠街道塘坊社区林地,梅花鹿围栏相聚。附近林下,由鹿群粪便反哺的淫羊藿、姜黄等中药材郁郁葱葱。在不远处的种苗示范基地,不少珍稀植物正在繁育。一万多平方米的智能育苗温室可实现对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实时智能监控。

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首次设立智慧农业论坛。联合国粮农组织数字农业与创新高级专家尼古拉·特伦多夫,在论坛上强调,农业不应墨守成规,唯有持续推动技术迭代,才能破解“靠天吃饭”的传统困境。重庆以“四侧四链”高效协同为基本逻辑,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农场”耦合发展模式,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上线产业大脑5个,建成未来农场15个、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310个。在此基础上,推进AI智能体开发,已建成农业领域AI模型154个。全市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43%,居西部第一。

下一步,重庆如何充分发挥“土”的优势,做大“特”的品牌,拉长“产”的链条,让更多特色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农村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邓吉敏看来,一是要推动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提质增效。以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引领,做大做强柑橘、肉牛、蔬菜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设施种养业,提高产出多样性和生产效率,做好“土特产”文章;二是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重点推动农产品产加销贯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同时,依托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研学体验、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三是要强化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化科技创新与协同攻关,加强农业科技成果集成推广,培育发展鱼菜共生、菜猪融合等新型种养模式。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打造低空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等应用场景。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我们期待着,兴旺的产业与响亮的品牌相映衬,重庆的乡村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点亮山乡、富裕百姓,开启更加生机勃勃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春春 吴静 邓静 李波 尹力 丁琳 陈力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