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合作十年来,渝新双方持续推动航空产业领域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在11月10日举行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十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杨雨实 摄
一是渝新空中走廊更加便捷。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T3B航站楼已经建成投用,成为了全国第三个、中西部地区首个拥有四条同时运行跑道的机场,机场能级也在稳步提升,为渝新航空“双枢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渝新航线从最初每周5班加密至每周24班,“随来随走”航班波次基本形成。今年渝新航班起降架次超1900架次、客运吞吐量超23万人次、货运吞吐量超1400吨,分别同比增长20.2%、13.6%和2.5%,也为中新两国及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更便捷的空中通道。10年来,渝新往来人次增长了5倍、新加坡来渝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增长了7倍,重庆也已成为新加坡旅客重要入境旅游客源地。

2022年3月8日,新航的波音737-800 NG客机飞抵重庆,接受水门欢迎仪式。截至2025年,重庆往返新加坡航班实现每周24班,其中7班由新加坡航班执飞。受访方供图
二是产业合作成果丰硕。十年间,重庆也在不断探索双方合作新模式,并取得了较多全国示范成果。我市实施的“以航空公司为单元”的保税航材海关监管模式,为全国首创,该模式推动新加坡航空在重庆设立保税航材分拨中心,航材分拨点拓展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9个主要城市,实现了航材调拨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贸易便利创新奖。同时,渝新双方合资成立中新机场商业管理公司,共同打造国内首个机场国际商业化品牌“星空云廊”,在此基础上,我市启动了“中新人才培养百人计划”,组织江北国际机场青年人才队伍赴新加坡樟宜机场开展全方位对标学习,借鉴新加坡商户管理经验,梳理完善100余项商户服务流程和制度,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推动重庆江北机场与全球先进机场商业管理标准接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渝新空中联动作用和航空资源优势,提升渝新航空‘枢纽对枢纽’辐射带动效应,从‘强枢纽、聚产业、搭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两地航空产业领域合作。”朱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