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江海为盟 携手共行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启动实施十周年

11月7日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启动实施10周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国与新加坡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项目突破传统“园区载体”模式,以重庆为项目运营中心,通过“重庆+新加坡”双枢纽模式,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面对面”合作,以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为重点,持续拓宽合作领域。10年来,随着一批首创性、标志性成果先后落地,中新互联互通水平在不断提升。

不久前,一列满载川渝地区汽车零部件的江铁海联运班列,从重庆鱼嘴站鸣笛启程,经广西钦州港搭乘海船抵达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这趟班列的成功发运,标志着我国西部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再添一条高效稳定的物流动脉,比传统路径快7—1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20%。

陆路运输方面:近日,一趟满载汽摩产品的班车,从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开出,将货物发往越南,实现了今年跨境公路班车一万辆发运的突破。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已覆盖东南亚主要国家一二线城市,运输品类涵盖汽摩、机电、日用品等多个领域,今年发运货物约14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0%。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3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24.49万标箱、同比增长34%,货值446.84亿元、同比增长28%。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运输货物109.55万标箱,货值1914.3亿元。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从落地之日起,就抱着跳出区域“壁垒”,让合作的成效向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延伸、向“一带一路”辐射的雄心。西部陆海新通道,最早践行这一理念。这一通道,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重庆、广西、新加坡三方代表探讨和实践中,逐渐成型,旨在以点带线,成为一条连接“一带一路”的国际大通道。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现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覆盖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9个港口,成为辐射全球的一条开放大动脉。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故事,是缩影。10年来,中新充分释放渝新“双枢纽”联动效应,通过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跨境投融资通道、国际贸易通道、人才交流合作通道以及渝新“空中通道”,全方位提升互联互通水平。近年来,新加坡稳定保持重庆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地位,东盟也成为重庆的最大国际贸易合作伙伴,陆海新通道带动中国西部地区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增长56.1%。在这个过程中,聚焦打造制度型开放样本,一直在持续加强首创性探索。

2021年,新加坡ICH资产管理公司获批重庆市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对外投资试点资格。新方随后在重庆设立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境内募集资金,投资新加坡及其他海外市场。这也标志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中西部地区率先探路双向跨境投融资渠道,开启了中国西部与东盟地区“面对面”金融互联互通的新征程。

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还落地了中西部地区首个跨境不动产投资信托、首笔绿色跨境债券等金融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大幅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重庆和新加坡已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347个、金额260亿美元,探索形成33项具有首创性、高辨识度的制度型开放成果。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成为中新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伙伴关系的生动实践。

再以航空产业为例,新加坡航空(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开创了全国首例“以航空公司为单元”的保税航材海关监管模式,帮助企业大力简化通关手续,降低运营成本达20%以上。重庆机场集团和新加坡樟宜机场合资运营重庆机场非航业务,大力引进商业首店和国际品牌,大幅提升国际化水平。这种合作模式,目前已成功复制推广到无锡、海口等地的机场。10年来,多领域“开花”,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无形的“服务”,打破有形的“区域壁垒”,让更多地区享受到了合作的红利。与此同时,频繁的人文交流,为彼此架设起了民心相通之桥。

2025年6月,“新加坡·重庆周”暨“机遇中国·品牌重庆”新加坡推介活动,在新加坡乌节路义安城启幕,布置特色中医药、中华老字号、重庆城市印象、渝味360碗和重庆文旅非遗五大展区,发布了“美丽重庆”“8D魔幻都市”“渝味360碗”“渝贸全球”等重点品牌,向世界推介重庆。

作为呼应,三个多月后,以“渝见新趣”为主题的“2025重庆·新加坡体验周”活动,在重庆拉开帷幕,设置新加坡品牌展区、新加坡小贩美食市集、新加坡文化旅行互动区等特色内容,展现新加坡城市魅力,促进渝新人文相通、经贸合作。

重庆和新加坡的“双周”活动,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标志性活动。“双周”始于2022年12月,首个“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在解放碑举行。2023年7月,“新加坡·重庆周”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启动。通过互办体验周,两地的人文交流也从单向展示向双向赋能不断升级。重庆-新加坡航线,增加到了每周24班,成为重庆通航密度最大的国际航线。2024年,新加坡赴渝入境过夜游客达8.6万人次、同比增长467.7%,位居重庆市主要入境客源国家和地区前5位。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2015到2025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10年间成长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金名片”,“山城”与“狮城”的合作也结出累累硕果。未来,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认为,建立一个前瞻性的合作空间,尤其是在AI+,AI赋能医疗、赋能金融,还有绿色经济这方面。他会带更多的新加坡、还有东南亚的企业过来,也希望能够带更多的重庆企业到新加坡,到东南亚,走出中国去发展。不只是企业对企业,国家对国家,更加希望在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更多的了解。

新加坡重庆商会会长郭士慧告诉记者,现在重庆有“33618”,高端生产,新加坡有“绿色新加坡2030”计划,推进绿色发展这方面。如果说重庆旨在推向更高端的制造,新加坡可以成为一个很优良的一个踏板,来帮助重庆这些企业走向世界。

时间的书页仍在翻动,新的十年即将铺展。江海为盟,携手向前,我们期待着“山城”与“狮城”共同书写更美好的故事。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春春 邓静 尹力 丁琳 李艺 李嘉博 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