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前三季度外贸数据陆续出炉。重庆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58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顶压前行,保持了两位数的强劲增长。增长动力来自哪里?

这是9月的万州综合保税区,一批“万州造”商用车即将启程,漂洋过海前往秘鲁。随着这批车的出口,“渝车出海”万州新通道的出口数量也突破了10000辆大关。

当前,重庆正加快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深入实施“渝车出海”计划。“重庆造”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成为外贸的重要增长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汽车出口337.3亿元,增长6.4%,其中电动汽车出口97.9亿元,增长69.1%。

10月9日,1650辆“重庆造”汽车从广西钦州港启航发往中东,创下了钦州港口岸单批次车辆出口的纪录。货物由长安汽车组织,涵盖客车、轿车等多款车型,货值约2.3亿元。而这也标志着“渝车出海”迈入规模化、常态化新阶段。“渝车出海”是缩影。包括汽车在内的机电产品,是重庆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和“压舱石”。笔记本电脑前三季度出口1132.8亿元,出口值保持全国第一位。手机、摩托车分别出口437.3亿元、198.6亿元,分别增长44.3%、37.9%。在这些产品助力下,前三季度重庆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3608.2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90%。出口动能稳中有进的同时,外贸主体活力持续巩固。

己二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食品加工及药品合成等领域的有机二元酸,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和出口企业在重庆涪陵。凭借自主研发的绿色低碳生产工艺和多项专利技术,企业的己二酸产品畅销日韩、东南亚、欧洲等4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

在黔江,这家生丝生产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实现桑园有机培育到生产技艺迭代的全流程升级,生丝产品在意大利、日本、越南等国家表现亮眼。

重庆现在做外贸的企业越来越多了。就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为例,园区内目前已有规上外贸企业20家,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额达58.1亿元,同比增长10.1%。从全市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已超4900家,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增加615家,增长16.5%;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2776.3亿元,增长24.1%。当然,外贸增长,是一个中外企业“双向奔赴”不断碰撞出发展新动能的过程。外贸“朋友圈”的多元发展,是重庆外贸能保持两位数强劲增长的又一关键。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联通重庆与东盟的重要国际贸易大通道,近年来,重庆经通道运输货量年均增长保持在30%以上。重庆首创推出的物流模式——东盟快班,让东盟与欧洲之间往来的货物,可以在重庆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的“丝滑换乘”,货物运输只需一次委托、一次付费,就能一箱到底,极大地简化了跨境物流程序,提升了运输效率。随着通道效能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选择在东盟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江津的这家通机生产企业在越南建立的生产基地年产量已达到100万台,占公司总业务的25%,极大提升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重庆与东盟之间的通道、物流、经贸、产业持续融合,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与泰国罗勇工业园、老挝磨丁经济特区建立中老泰“三国三园”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先进成套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业产业,推动重庆与东盟的外贸进出口节节攀升。今年前三季度,东盟依旧是重庆最大的贸易伙伴,重庆对东盟进出口997.6亿元,增长24.2%。

近年来,重庆一直在努力开拓多元化市场。前三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40.8亿元,增长11.8%;对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7.5%、38%、76%。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外贸带来巨大压力。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是最困难的一个时期,贸易政策变化大,企业也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这一层面而言,重庆前三季度的这份外贸成绩单来之不易。

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也是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重庆外贸如何进一步延续增长态势,夺取全年胜?在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经济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霞看来,全力推进外贸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是关键。一是高度关注中美经贸博弈进展情况,用好我市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受美加征关税影响的企业范围和程度,用好专项纾困资金池、白名单、社保展期等政策,努力稳住美国市场,积极拓展非美市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二是稳定跨国分段生产、芯片直接进口模式,加快建设笔电中间品分拨中心,稳住笔电出口基本盘。打造汽车整车及KD件集散枢纽,扩大汽车整车、跨境电商、KD件出口规模,“一企一策”支持长安汽车等企业加强国际市场拓展。加大出口信保和信贷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三是紧抓即将召开的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全球渝商大会等契机,加强与意向企业、在华深耕外资企业对接,跟进做好西洽会、智博会、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等签约项目服务,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当前,外贸到了一个拼内功的阶段,靠的就是产业升级的硬实力,是市场布局的广维度和政策体系的细支撑,只有这样,开放的大门才会越开越大。我们期待着,重庆外贸交出更漂亮的全年“成绩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