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是地方抓经济、强产业的有效手段。10月15日,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在新加坡举行。这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首次走出国门,开到海外。在新加坡这个全球重要的贸易、航运和创新中心,以“川渝通东盟·产业链全球”为主题,重庆携手四川发出超万亿级合作邀约。

携手四川发出超万亿级合作邀约
活动现场,两地政府部门和区县联动推介,通过全面展示产业基础与政策优势,亮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家底”,并发出了诚挚的合作邀约。“双城双百”投资机遇清单重磅发布。扫描二维码,一张立体化呈现川渝现代化产业图景的“投资导航图”清晰展现。可以看到,里面有中英双文两个版本,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百个重大招商项目,总投资额超万亿元。
川渝雄厚的产业实力和务实的招商行动也得到积极回应,5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涵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新材料制造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多家新加坡企业表达了投资川渝、加码川渝的意愿,这当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

在丰益国际集团首席运营官兼执行董事潘锡源看来,重庆政府真的很积极在招商引资,探讨什么样的机会帮企业做大,这在全世界都很少有政府是这么做的。
微启集团国际拓展总监王益浩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在重庆投资建设一个人工智能未来主题公园。重庆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表现十分出色。
叶水福集团执行主席办公室SSC总理事叶光荣说,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科技、人工智能自动化以及能源领域,在当下这个局势多变的时代,加强合作、深化伙伴关系十分必要。

招商引资决定了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增量,谁拥有优质的增量,谁就会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赢得未来。来自市经济信息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市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09个、正式合同额9190.2亿元,新开工项目1210个,到位资金2574.4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亿元以上项目在6月就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进度。当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序推进,违规实施优惠政策被明令禁止,企业更加期待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座城市如何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重庆的打法,是以展会和活动为支点,撬动全球产业资源。
2025智博会签约项目超2000亿元
9月8日,为期四天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这场以“人工智能+”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主题的科技盛会,展览面积有17万平方米,600多家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共签署重大项目298个,合同金额超过2000亿元,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多个领域。

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 Cedrik Neike说:“早在100年前,西门子与重庆就建立了业务联系,我们希望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来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时代的蝶变。”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谈道,现在在中国不投资人工智能,就不是VC(风险投资)不是创投,重庆以及各个地方都大有可为。
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认为,重庆将开放100个应用场景,这也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多机会。

智博会的招商故事,是个缩影。9月5日的2025中新(重庆)国际数字合作论坛,现场渝新双方集中签约15个重点项目;9月17日的渝台大健康产业合作交流研讨会,8个大健康招商项目签约落地;9月25日的重庆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产业对接活动, 现场签约重点项目 42个 ,总投资额近100亿元等等。
当然,通过展会和活动搭建好平台,只是开始, 招商引资最终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持续跟进、做好“后半篇文章”。2024年5月,时任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将重庆作为首站。半年后,“德国先进制造企业重庆行”精准落地,不仅为重庆引来了思灵机器人等新项目,推进梅塞尔气体三期、埃斯维机床二期等项目扩建,还策划形成了氢能、航空、先进材料等新合作方向。

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确保了招商成果的持续发酵。在这个过程中,从“招引项目”到“聚链成群”,新质生产力加速聚集。
新项目签约 重庆汽车芯片再添新动力
今年8月,市发展改革委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分别与工信部电子五所、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工信部电子五所将在渝建设中国赛宝(西部)汽车芯片检测基地,这个基地相当于汽车芯片的“体检中心”和“三甲医院”,将填补重庆乃至西部在该领域的空白。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完整的本土EDA企业,华大九天则将在渝建设汽车芯片EDA创新服务平台。EDA是贯穿芯片设计、制造全流程的基础工业软件。新平台致力于提供EDA工具和仿真方案,加速芯片上车。

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继旺表示,重庆是最早进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区域,也是汽车产业规模最大的一个高地。通过双方的合作,可以为重庆从芯片到整车的生态建设发展,提供一些能量。
目前,重庆已聚集60余家汽车芯片企业,成功开发各类汽车芯片超200款,在研芯片上千款。聚焦这一赛道,重庆正在打造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全国提供从研发设计、代工流片、封装测试、检测认证到上车应用的“一站式”服务。此次签约的两大项目,也将成为该平台的重要组成。

盘点重庆今年以来的招商活动,我们发现一个突出特点:很多招商活动的主题都紧扣“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含“新”量持续走高。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749个,其中制造业项目332个、占比44.3%;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673.4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715.6亿元、占比42.7%。随着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的落地,城市主导产业能级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以“投资重庆”为主品牌,构建起由“万企重庆行”“投行投重庆”等五个子品牌组成的“1+5”招商体系,有效激发了招商动能。
重庆三峡学院校长、教授 李敬认为,从长远来看,重庆要进一步做强招商引资“引力场”,依然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和营商环境优化三个重点方向发力。

一方面,要精选招商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在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补链、延链、强链;要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引力度,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创新招商机制,拓展招商网络;要强化资本招商,引进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和优质投资机构,为科技型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要深化区域协同招商,进一步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招商机制,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此外,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要强化要素保障,完善人才配套政策,特别是要发挥金融资源富集优势,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要加强项目落地服务,提供从对接、落地到发展的全周期“管家式”服务,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在高质量发展赛场,快一步可能赢得一个企业,引一群则将塑造产业版图。方法升级、聚链有力、服务到位;我们期待,重庆以招商之笔,勾勒出更动人的产业新图景。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春春 袁媛 吴静 李波 雷羽 李艺 李嘉博 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