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十四五’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目前取得的成效怎么样?”10月1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八场)。发布会上,市水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宋刚勇详细回答了记者提问。

10月17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八场),本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水利高质量发展成效。图为市水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宋刚勇回答记者提问。视界网记者 陈卓 摄
宋刚勇介绍,“十四五”期间,重庆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数字化赋能水旱灾害防御,系统构建“五大体系”,有效提升防御能力。
一是数字赋能,提升智治水平。建成“水旱灾害防御应用”,归集共享1.6万个前端感知设备数据,创新AI语音“一呼四应”“一键直达”模式,重塑“人防+技防”的闭环管理流程,有效支撑全市防汛综合决策。
二是精准管控,消除风险隐患。建立覆盖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区、防洪薄弱风险点等“六类风险”的清单式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一点一策”精准化管控。
三是监测前置,掌握预警先机。建成由气象卫星、测雨雷达和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能够提前72小时以上预判大江大河洪水警讯,提前24小时以上预判中小河流洪水警讯,预警叫应时间从平均2小时以上大幅缩短至15分钟以内,最大限度争取防汛主动。
四是工程联动,优化调度效能。创新构建全流域、跨区域水网联合调度机制,累计调度水库600余座次,拦蓄洪水106.3亿立方米。在化解洪灾风险的同时,我们还将洪水转化为水电资源,增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
五是建设提速,构筑韧性防线。通过系统实施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等防洪工程,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韧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