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齐步走”,重庆“十四五”住建发展取得新成效

10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五场)。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效。

3.jpg

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重庆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抓实城市建设、住房事业、行业发展各项工作,着力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防风险、促转型,推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重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五年来,重庆扎实推进城市功能补短和品质提升,努力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坚持群众所愿即城市所向,从实际出发,谋划推进片区更新、基础设施、轨道交通、排水管网、城中村改造、两江四岸提升等“六大攻坚行动”,全市域开展城市体检,统筹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加快补齐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城市颜值气质更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轨道运营里程238公里、中心城区新增道路通车里程1240公里、山城步道624公里,建成投用了江北机场T3B航站楼、重庆东站等一批重大枢纽工程;更新改造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网2.2万公里,新改扩建鸡冠石等污水处理厂46座;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074个,实施棚户区、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超过10万户,增补“一老一小”设施、社区食堂等1万余处;整治提升两江四岸滨江风景线70公里,江北嘴江滩公园等18个高品质滨江公共空间建成开放,通过“小切口”来推动“大民生”持续改善。

五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让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市住房城乡建委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点,积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谋划推进住房品质、租购消费、保障水平、存量盘活、房企转型等“八大提升行动”,扎实做好保交楼、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地优配推动“好房子”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进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愿缴能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房约1.3亿平方米,交付“两保”项目房屋27万套,处置“久建未完”项目87个,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89.6万套,有力托举了广大群众的“安居梦”。

五年来,重庆着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建造领域新质生产力。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谋划实施培优育强、低碳转型、智能建造“三大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设立全国首支智能建造天使投资基金,连续举办两届全国建筑机器人大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加快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努力打造重庆建造升级版。“十四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本地龙头企业、落户央企数量分别增至14家、61家,年产值50亿元级企业增至20家,年均吸纳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有效发挥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

五年来,重庆全面深化住建领域改革,努力破解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深化改革和数智赋能“双轮驱动”,从“啃骨头、守底线、促增量”三个方面找准改革的切入点、突破口,谋划推进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重大改革项目,努力打造标志性成果,让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群众所盼。

比如,市住房城乡建委聚焦破解长期以来在污水处理中存在的厂网分离、运行分割、职责分散等难题,谋划实施了“厂网一体”改革,加快构建建管一体、按效付费机制,推动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跃居长江经济带省市前列。我市聚焦守护城市“生命线”安全,谋划实施了地下管线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全域全量地下管线数字孪生系统,有效破解了“马路拉链”、管线挖损等难题。聚焦彰显国际风范、山城江城风景、巴渝人文风韵,谋划实施了全市域城乡整体大美改革,全面推进美丽大都市、美丽区县城、美丽小城镇、美丽新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当前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难题,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和不足,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唐小平说。

展望“十五五”,市住房城乡建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决扛起城市工作牵头部门、主责部门责任,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创新之城、宜居之城、美丽之城、韧性之城、文明之城和智慧之城,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住建力量。

(  作者:杨雨实 卞凯翔 彭佳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