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超大城市治理的“山水答卷”我市住房城乡建设晒出“成绩单”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将要启航,中国发展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为全面介绍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建设完成情况,营造“十五五”良好开局浓厚氛围,我市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分领域发布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效。今天的系列主题发布会,我市晒出“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成绩单”。

“十四五”以来,我市以“绣花功夫”精绣家园,让城市既有“山水颜值”,更有“民生温度”。在渝北回兴街道,一片闲置了十多年的房屋和商铺,变身为“西柚社创综合服务体”,这里有热气腾腾的社区食堂,每天接待三五百人;有开放的共享会客厅,喝咖啡、聊家常就在转角;还有瑜伽课堂、亲子手工坊。沉睡多年的空间,成了居民新的“幸福客厅”。

不仅仅是居民社区,“两江四岸”的更新也让群众受益。今年,“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沙坪坝中渡口码头段建成投用,1.16公里岸线完成修复,昔日滩涂地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休憩打卡地。

从社区“小切口”到两岸四岸“大场景”,城市更新,正一步步重塑着山城的空间品质。市住房城乡建委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23个,建成大礼堂片区、观音桥商圈片区等8个功能品质提升示范片,形成“小区—街区—片区” 联动推进的纵深格局。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是城市面貌的焕新,也是超大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在城市更新中,我市还尤为注重保护城市文脉、活化工业遗存,通过空间重构、功能调整,为低效厂房、闲置园区注入新功能、新业态、新产业,大量的“旧空间”焕新成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活力场。我们再把目光从一个个社区园区投向我们的城市,市住房城乡建委公布数据,我市已建成2055个海绵城市项目,如何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用“绣花功夫”打造安全韧性之城?我们接着关注。

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海绵城市理念也不断落地。在渝北区仙桃数据谷,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海绵城市生态系统,让园区像海绵一样会“呼吸”。

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我市积极探索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实践路径,累计建成建筑小区、工业厂区、城市公园、城市道路等海绵项目2055个,全市达标排水分区535个,达标面积约845.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比例为46.2%。

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绝非简单地罗列面积和项目数字,而是实实在在地进行系统的、精细的规划设计。重庆属于典型超大山地城市,如何顺应地形?我市巧妙地在高处坡地和山体建设绿色屋顶、台地花园、植草沟,从源头减缓雨水径流的速度和总量;中间台地、道路,则采用透水铺装,让雨水就地消纳;低洼处利用湿地公园、调蓄池和生态堤岸,实现安全和有效地“排”。在推进城市建设中,我市还充分强化AI赋能,打造“AI+”城市规建运治一体化等标志性综合场景,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贡献更多力量。

在高新区科学大道地下10米深的地方,有一个高3米、宽8米,规划长度达66公里长的综合管廊,这里是西南地区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地下综合管廊”。市住房城乡建委管线中心主任汤旭介绍,包括高压电线、通信线、给水管,现在都集中搬到综合管道里面来了,相当于这个管廊是各类管线的一个集体宿舍。在管廊里面布满了数字化的神经网络。

科学城综合管廊的智慧大脑是整个控制中枢和神经中枢。如果出现问题,它就会发出预警信息,通过神经中枢和大脑自动推送给处理的责任单位,责任单位通过这条信息就能够精准地知道问题发生在了哪里,是什么问题,有多严重,该谁去处理它,可以精准地去分发任务。

老旧小区改造,也是今天发布会上的高频词。“十四五”期间,我市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在补齐硬件短板、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切实为居民打造有温度、有质感的幸福家园。

走进铜梁区巴川街道营房街38号小区,曾经的“脏乱差”景象已不见踪影,小区楼道粉刷一新,原本杂乱无章的各种线缆被有序梳理排布,锈蚀的楼道扶手也全部更换为了不锈钢材质。今年,铜梁区对20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目前已经全面开工。

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的同时,我市还从细微处加快补齐社区功能短板,在渝中区两路口街道,红星亭坡片区的老旧楼栋依山而建,高差超过30米,七栋居民楼被分割成四个孤立院落,在推进片区改造时,当地同步启动无障碍设施建设,新建成的240米无障碍环形步道,将七栋居民楼连成一片,爬楼机配合无障碍电梯,让居民上楼从 “爬坡上坎” 变为“一键直达”。

“十四五”期间,我市住房城乡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望“十五五”,相信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之城、宜居之城、美丽之城、韧性之城、文明之城、智慧之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澎湃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