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重庆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中的14项体育发展指标

10月14日,重庆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二场)。市体育局局长袁光灿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情况。

微信图片_20251014163108_9_2(1).jpg

发布会现场。杨雨实 摄

据了解,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目标规划,着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四五”规划所确定的新建改建体育公园,以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规模等14项指标已经提前完成。为重庆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体育动力,也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地方实践。

微信图片_20251014163218_12_2(1).jpg

市体育局局长袁光灿。杨雨实 摄

聚焦惠民有感,推动全民健身工作迈上新台阶

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积极构建一个从大型场馆到社区设施,从传统项目到新兴业态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全民健身场地体系。建成了龙兴专业足球场等现代化大型体育设施,同时同步完成了大田湾体育场等传统场馆的升级改造,为承办高水平赛事和开展大型群众性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两江四岸”“山城步道”“金角银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在城市的社区、公园中加密配建小型健身设施,加大全市体育场馆免费或者是低收费开放力度,力保群众在15分钟路程之内能够找到可使用的公共健身场所和设施。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迫切的参赛需求,各类赛事蓬勃开展,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00余场,积极开展重庆市全民健身运动会、重庆市智力运动会、重庆市老年人运动会等综合性全民健身赛事,指导各个区县积极举办社区运动会,现在,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稳定在47.6%以上,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非常高。

全面加强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加大社团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单项协会在健身指导方面的专业力量,推动设立各级协会817个,这些协会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赛事和交流活动,成为推广普及运动项目的重要专业力量。同时,市体育局持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目前已累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9.8万名,鼓励引导指导员主动融入社区,化身“身边的服务者”,定期开展公益课堂与体验活动,让科学健身指导变得触手可及、亲切可感。

聚焦赛场争光,推动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

着力提升竞技水平。坚持开门办体育,采取与国家队共建、与省市联办、市队区办、市队校办等形式,共建起29个全运会备战项目,有效提升了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这期间,重庆的重点项目艺术体操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射击飞碟、武术散打、击剑花剑、田径竞走等项目首次获得亚运会金牌,2025年亚冬会越野滑雪项目获得2枚金牌,实现我市在国际冬季运动会历史“零的突破”。

加强服务提升保障水平。积极借助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本地单位的科研和医疗力量,探索体医融合新赛道,推进训科医复合型团队建设,为运动训练提供坚实保障。开工建设仙女山综合训练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力争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综合训练基地,在进一步改善我市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备战的同时,还将承担田径、拳击、跆拳道、摔跤、柔道等项目国家队来渝转训任务。建成了市游泳跳水训练馆,并对市竞训中心的竞走跑道等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着力改善运动员的训练条件。

加强青训夯实人才基础。积极推动体教融合,现在,全市的大中小学已经普遍设置了教练员岗位,有超过一半的学校都开展了体育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教练员的加入使体育教学和训练更加专业化。同时,市体育局积极为青少年搭建竞技交流平台,每年市级及以上的青少年体育比赛和活动超过100场次,通过以赛促训、以赛育才,体育后备人才规模已经突破了2.7万人,“十四五”以来,累计输送国家队运动员277人次。重庆还注重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保健操全面开展。目前,全市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改善,体质健康达标率达到97%以上。

聚焦产业发展,培育体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四五”期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7.95%、增加值年均增速7.7%。2024年体育产业预计总规模达830亿元,年人均体育消费1950元。深化区域协同发展。重庆市联合四川省体育部门,共同成立成渝体育产业联盟,并成功举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携手打造“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等品牌活动。通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两地体育资源互通共享、赛事联动互认、市场协同开发,有效促进了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共同把成渝地区体育消费市场做大做活做强。

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坚持用赛事促消费,先后引进并成功举办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WTT重庆冠军赛、足球世预赛等竞技类国际赛事18场,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2000余场,直接或间接带动消费超千亿元。仅今年的重庆马拉松、WTT重庆冠军赛就带动交通、餐饮、娱乐、住宿等相关行业收入近70亿元。

深化体旅融合。重庆举办的“跟着赛事去旅行”、都市乡村体育嘉年华、冰雪运动消费季等80余场体育促消费活动,通过“体育+文旅”的深度融合,推动消费升级,促进产业互引,助力乡村振兴。比如在北碚金刀峡、丰都南天湖、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等地方,赛事带来了民宿的发展,既满足了运动爱好者的住宿需求,又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点,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我们深知,体育事业关乎人民幸福,关乎城市活力。未来,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袁光灿说,让体育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更多体育力量!

(  作者:杨雨实 周凯航 刘然可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