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匠心铸梦 向新而行

9月22日晚,5000架无人机,在两江交汇处缓缓升空,木工锤、木工凿、鲁班锁等图案依次出现,以光为笔、以夜为幕,绘就一场科技与匠心交融的视觉盛宴。在无人机冲破暮色的同时,江北嘴十联屏、解放碑、观音桥等核心区域的户外大屏也为之流光溢彩,共同向大国工匠致敬。在“匠心”点亮山城之夜的第二天,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正式启幕。大会以“匠心铸梦 向新而行”为主题,设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创新成果路演、百位工匠心语、闭幕式六大主要活动,并专门设置面积达8400平方米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集中展示了超1700名工匠人才的2200余件创新成果。以大国工匠为主角,这场盛典有什么价值?又为何来重庆?

开幕式265名大国工匠悉数到场。记者特别注意到,他们很早就到了现场,戴着绶带与舞台合影,工匠们手掌上的老茧与创新成果相映成辉。让工匠站在舞台中央,展现他们的智慧和成果,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力量。

“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

当国家需要时,当企业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时,你能勇敢的站出来大声地说,这个问题我能拿下!这应该是新时代大国工匠存在的意义,也是最大的价值!

265名大国工匠中,记者特别注意到,有七位来自重庆。仔细观察这份名单,一个鲜明的趋势跃然眼前:既懂前沿技术又扎根一线的“数字工匠”、“智能工匠”,已然成为重庆产业创新大军的中坚力量。

大国工匠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渝北工厂设备工程处机电维修工、电气工程高级工程师刘源:

应该说我们产业工人对我们智能制造升级发挥了我们自己的工匠力量。

大国工匠 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副经理杨波:

我会在人机协同这一块把我的经验与机器智能化的结合,把它做得更好一些。

大国工匠 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工厂钳磨组组长夏元友:

更多的是要服务于社会来培养,带动更多的技能人才。

2022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工匠资源的整合汇聚;2023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工匠大会”进一步拓展规模,新增“劳模工匠助企行”等特色环节,推动创新成果从展台走向生产一线。两届大会,促成数百项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为大国工匠谱写“技能强国”新篇写下生动注脚。从2023年开始,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时指出,“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工匠大会”进入重庆时间,意义重大而深远。

从抗战烽火中,成为战时中国的“工业脊梁”,到“三线建设”时期,夯实强化工业基石;从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再度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到今天以新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新征程;巴渝大地上流淌着百年工业血脉、深植工匠基因。今天的重庆,正加快建设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持续深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重庆既是工匠的舞台,又是创新的沃土。大会的落地,是对重庆发展成就的肯定,也将为重庆的未来带来更多机遇。

9月23日下午的主论坛,两院院士、大国工匠代表等共聚一堂,聚焦“大国工匠与智能制造”,深入探讨高技能人才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这样的主题选择,与重庆的产业根基和前瞻布局深度契合。

本届大会的参会阵容堪称“工匠天团”:265名大国工匠、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代表悉数到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科学家、企业代表、高校学者等齐聚一堂。从这一层面而言,大会其实是连接“产、学、研、用”的一座桥。今天,“大国工匠重庆行”示范性活动,更是直接走进了产业一线。

嘉宾们走进宗申航发、顺多利机车等企业,围绕航空发动机、精密压铸、智能制造、传动系统等环节现场“问诊”,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在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蔡家基地,一场“三人协同运水”的无人机表演燃爆全场。对于巴岳渝北特高压工程的GIS设备交接耐压及局放检测法,大国工匠冯新岩给予了充分肯定。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大国工匠师带徒”签约、大国工匠聘任仪式,以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和联合攻关签约,搭建起常态化合作平台。

产业是工匠生长的土壤,工匠是产业跃升的引擎。“工匠大会”这一国字号“盛典”落地重庆,不仅呼应了山城当下的产业发展需求,更有助于全市进一步营造尊重技能、崇尚工匠的社会氛围,加速“产业—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各级工匠人才10694名,技能人才总量达550万人,高技能人才增至176万人,占比达32%。建成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959个,选树全国和重庆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最美产业工人”等先进典型8803个。7人获评大国工匠。当工匠培育工作迈入体系化、品牌化、全域化的新阶段,大城与工匠如何更好地相互成就、彼此滋养?今天举行的大国工匠培育与工匠学院建设论坛,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窗口。

与会代表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等,就加快培育工匠人才、促进工匠人才作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纷纷献言献策。

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开幕当晚,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省郑州市闭幕。两年一届的全国技能大赛,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技术最高的国家级综合职业技能赛事。重庆代表团夺得7金4银1铜和56个优胜奖,刷新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两则喜讯互文,其背后是重庆产才融合、以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站在新起点上,我们期待着,工匠精神,在山城智造的肌理里,开出更美丽的花,结下更丰硕的果。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春春 吴静 邓静 尹力 丁琳 李艺 翁弋然 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