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时代楷模 守护孩子成长之光 构筑起城市的文明力量

文明的温度如何触摸?“时代楷模”就是一座丰碑,标注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日前,中央宣传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9月22日晚上,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了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的先进事迹,称其为“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典范”。这不只是一次荣誉加冕,更是一种对社会大爱的价值认同。21年的时间里,这个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团队,从7个人壮大至500多人,从一间办公室的微光蔓延至全市,带动一场“全城接力”,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昭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文明维度。今日聚焦,我们一起走进:这群守护者和孩子们的故事。

重庆检察官走进“时代楷模发布厅”

21年前,重庆市首次成立了检察官身份的青少年维权岗,取名为“莎姐”。最初的团队只有7人,他们搭建起一间可以倾诉心事的“莎姐谈心室”,一条随时守候的“莎姐热线”,一个传递心声的“莎姐信箱”。“莎姐”成了孩子们心中一个温暖而可靠的词。

在《时代楷模发布厅》的舞台上,一个曾受帮助的孩子动情地说:谢谢你们,为了一个不认识的小孩,挥动了手里的“魔法棒”。每一颗幼苗的茁壮,都需要阳光雨露与坚实土壤。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守护。当物质丰沛时代遇见价值多元浪潮,未成年人的精神坐标,需要用切实的关爱行动来点亮。从首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起步,到如今全市45个维权岗,织就起保护网络,从最初7人投身未成年人检察事业,到500余名检察官接力前行,渝检护“未”团队不断壮大,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正是这支团队的优秀代表。

龚珊和同事一起,推动重庆建成了 全国首个省级检警医“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唐焕然办理了多起涉未成年人重大案件,参与创建了相关的大数据模型,作为典型案例被最高检推广。孙文静积极开展社会化帮教,和团队成员一起,帮助14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李非白与同事一起,创设检察官和监护人共管账户,为一起交通肇事案中失去双亲的三姐妹,监管赔偿款,关注她们成长,成了三姐妹眼中的“检察官妈妈”。

每一个小小故事的背后,关联的都是一个孩子或一群孩子的人生。这些故事,已经细细讲述了21年。渝检护“未”团队也在实践中,创新了多个首创性的工作平台、机制和制度,在全市协调推动建成40余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在400余所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凝聚起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合力”,托举未成年人的成长。这场关于守护和坚持的故事,如同灯塔,昭示着人们心中最温暖的向往。

中国政法大学2024本科生杨北说:“来自重庆的七位未成年人检察官的事迹,令我深受感动。我也会以此激励自己,以后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法律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厅三级高级检察官白洁告诉记者,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时代楷模不仅仅是重庆未检的荣誉,更是所有未成年人保护同仁的荣誉。

“他们体现出来的法治担当和对社会人文价值的维护,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重庆市委政法委宣教处处长周曦说。

我们还能为孩子多做些什么?这是“莎姐”初创之时的心底叩问。从这样的初心出发,蕴含着创新和实践的导向。21年时间,围绕着“为孩子多做一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提炼出“三心”理念,创立“了五大体系”,形成了“五加七”工作模式,带动了全市1600余名社会志愿者参与。从“莎姐”到如今的渝检护“未”团队,这一司法实践品牌,已成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的一张名片,它同时也是文明实践,唤醒更多人的大爱行动,共筑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文明力量。

薪火相传!

从"莎姐"到渝检护"未"团队

初心,是出发时心底叩问的那个“为什么出发”。故事开始于21年前,“莎姐”初创者之一梅玫,被一名15岁被告的哭喊击中了心灵,看似“问题少年”,其实只是“受伤的孩子”,“一诉了之”或者“一放了之”,都无法根治病症。“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由此诞生。“莎姐”的“莎”字,源自“莎草”。那是一种生于贫瘠之地、却向阳生长的野草。小小莎草,也能换来春色连天。

2022年重庆山火中,一位逆行的摩托车手,曾经是走入歧途的少年,量身定制的帮教计划,让他脱胎换骨。未成年保护工作的本质,就是让每个孩子在被珍爱和被守护中,看见光、追寻光,并最终成为那道光。

从成立“莎姐”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吸纳社会志愿者、社工组织和心理咨询师组建“守未联盟”;从强力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地,到搭建起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这张守护之网不断织密。个案积累的实践方法,不断升华为开创性成果。法律条文转化为文明行为,照亮孩子的前行之路。

2004年,渝检守“未”团队的前身——“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设立;2012年,重庆市三级检察院统一设立45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2023年,重庆启动“莎姐守未”专项行动,凝聚全社会合力,共护未成年人成长;2024年,重庆开展“检护成长”专项行动,并在7所专门学校设立“莎姐工作室”。

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颁奖词,曾这样形容这个团队:“德法相伴,托举‘折翼天使’展翅高飞;让爱成灯,照亮迷途少年成长归路,守护‘少年的你’——‘莎姐守未’护成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他们的初心里,始终有着同样的价值旨归:守护孩子,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司法的力量不止流淌在案卷中,更在于无声的浸润人心。一起来听听:团队几位代表分享他们遇到的故事,和触动的思考。

初心不改!守护"少年的你"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 王莉:

“一个小女孩去镇里的卫生院看医生,检查发现这个女孩子已经怀孕了,但是这个医生没有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我们在办理这起侵害案件的过程中,同步开展了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的调查。督促相关主体履行强制报告义务,让侵害行为早一点发现,早一步被阻止,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 吴波:

“禁止纹身店给未成年人进行文身,这是我们的法律依据。但是我们发现还是有不少的未成年人存在文身的情况,这就是我们开展未成年人文身公益诉讼的一个初衷。”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 李非白:

“三姐妹成了孤儿,她们面临监护权缺失、财产权益需要保护的这样一个状况。我们就利用我们的力量来保护他们,来守护她们的成长。现在三姐妹过得挺好的,我们像朋友一样经常打打电话聊聊天。”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 孙文静:

“这份名单是在2022年冬天,我的师傅吴建把它交到我手上。他跟我说这是他帮教过的142个孩子,没有一个再犯。”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 龚珊:

“这些孩子刚经历了创伤,又要在一个严肃的陌生的环境,反复地回忆自己的痛苦经历,太残忍了。我就在想,能不能建立一个温馨的地方。一站式询问办案中心,可以一次性地完成身体检查、心理疏导、办案询问,把伤害降到最低,使我们检察机关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更加及时有力。”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五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 唐焕然:

“作为新一代未检人,我将传承和发扬好渝检护‘未’团队精神风貌,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未检实践。”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梅玫: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我们需要用改革的态度和创新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获得时代楷模这个荣誉,是对我们未检人极大的鼓励,更是我们更重的责任和担当。接下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初心,做好未成年人的守护者。”

善不拒微,聚沙成塔。时代,需要榜样的力量来引领,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当这些根脉深深扎入城市发展的土壤,便成为丈量文明的标尺。在一次次托举、守护的瞬间里,我们正在不断证明:美好因善意永续,现代化人民城市,让文明更有分量。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袁媛 吴静 丁琳 尹力 李波 陈力 综合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