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数”重庆丨万物智联 “新”中有“数” 《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发布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日,《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公开发布。报告显示:重庆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第9,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创新、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等19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梯队。互联网时代,重庆如何乘“数”而上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日聚焦,我们由此展开。

数智赋能 造车质效显著提升

在赛力斯超级工厂,一辆辆崭新的问界M8、M9正高效下线。凭借领先的技术创新和硬核制造,它们已经连续数月蝉联国内40万和50万级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超级工厂内,3000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冲压、焊接、涂装等多个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在这片安静又忙碌的作业场景背后,是“汽车产业大脑”的精准调度。借助AI技术,300多家合作伙伴、50多家核心供应商被紧密联结在一起。数据实时共享联动,带来生产质效的大幅提升。赛力斯超级工厂总经理曹楠透露,8月以来,超级工厂日产能提升了13%,目前可保障每天超1300台新车的交付。

通过持续的数智赋能,今年1-8月,重庆全市汽车产量165.9万辆,同比增长7.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9万辆,同比增长超31%。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提质向新,是重庆数字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的缩影。2024年重庆市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9910.2亿元,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平均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产业数字化转型往纵深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覆盖西部10省市,标识解析量超426亿,接入企业4万家,培育中冶赛迪、忽米网、广域铭岛等3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1231个、智能工厂211个、未来工厂10个。推动建成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2个,数量位居西部第一。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以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也均位居西部第一。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互联网持续赋能高品质生活。

新车上牌进入分钟时代

在位于渝北区的问界交付中心,市民但先生拿到了自己的新车。和传统的买车方式不同,这一次,从选车到上牌,他是全程在手机上操作的。“以前要去税务局、车管所等地各种跑,非常不方便。现在通过线上办理,就只需要在手机上做一些操作就全部弄好了,特别方便。”但先生说。

今年5月,重庆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试点城市,探索新车上牌全流程线上办理。7月,升级后的新版“交管12123”APP正式上线。新版APP,实现了与汽车生产厂家、销售企业、税务、金融等10余个部门的数据核验共享,具备智能导办、电子签章、保单核验等功能。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全流程办理,牌证邮寄到家。自此,重庆新车上牌进入分钟时代。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徐佳介绍,新版“交管12123”APP集成了网上选车购车、投保、缴税、选号、上户抵押等服务,群众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只需在一个APP上就可以一站式办结,新车上牌时间从以前的一天压缩到现在的30分钟。

《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显示:重庆每万人拥有5G基站34个、位于全国第一梯队。全市基本建成主城都市区1毫秒、全市3毫秒的时延网络。在此基础上,加速推进数智化技术深度融入公共服务领域。重庆智慧教育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4.9亿人次。建成互联网医院116家、同比增长19.6%。十大“高品质文化生活”惠民智慧场景,发布文化活动3.1万场,惠及群众超3200万。2024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225.8亿元,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43%、跃居西部第一。

乘“数”而上,重庆的发展更优质,城市更宜居,治理也变得更高效。9月16日至20日,受上游来水和降雨影响,重庆境内长江、嘉陵江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大一次涨水过程。相关部门通过数字赋能水库群联合调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等措施,成功应对过境洪水。目前,此轮洪峰已顺利通过中心城区。

数字“智”水 精准防汛

这里是磁器口景区,嘉陵江洪峰正在过境。记者看到,被淹没的磁器口码头,水位正在下降,低于181米警戒水位。整个磁器口景区也正常营业中。

得益于“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早在洪峰到来前两天,相关部门就通知临江商户做好物资转移的准备。“知天”集成了嘉陵江流域各省区市、12个部门的41类实时监测数据,可以智能生成包括人员转移疏散在内的应急处置方案,实现防汛精准预警与科学调度,有效降低了此轮过境洪水带来的影响。

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金蓉社区党委书记蒋世佳告诉记者,他们提前做到了预警感知和提前通知,也将24小时值守,待水位退之后进行清淤消杀。

为积极应对此轮涨水,我市滚动发布大江大河重要水情专报10余期,并对沿江区县开展多轮次、点对点“叫应”,针对23个区县启动了应急响应。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水旱灾害防御应用,水利部门实时研判江河洪水淹没范围、影响人口,生成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积极争取长江委、四川省水利厅提前腾库,累计拦蓄洪水达5.5亿立方米。

市水利局水文与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孟晓宁透露,通过数字赋能水库群联合调度,降低了嘉陵江合川城区段水位3-4米,磁器口段水位2-3米,主要控制站点均不超过警戒水位。

以数字重庆建设为抓手,重庆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推进数智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政务服务、网络综合治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数字“智”水、精准防汛的故事,不是个案。重庆迭代升级城市内涝治理应用,研发强降雨下人车转移综合场景,提高应对极端天气能力。“渝快办”上线便民惠企服务993项,日活用户数达21万,累计办件量达到326.7万件次。 “民呼我为”数字化应用办理群众诉求853.79万件。现代化新重庆“网感”在不断提升,城市网络形象指数位列全国第三。

在重庆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樊自甫看来,从此次报告发布的内容来看,重庆的互联网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建议从三方面入手深化互联网创新发展:一是夯基础。持续加强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网络性能,优化算力建设布局,夯实数字底座。同时,进一步提升数字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加快提升全民数字素养,进一步夯实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二是促融合。持续深化互联网和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深度融合,通过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等路径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中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三是保安全。建立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数据基础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个人信息保护,从网络和数据两方面入手,筑牢互联网安全屏障,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消费,“数字”触角正日益延伸至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绘就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山城新图景。乘“数”而上,向“新”而行。我们期待着,互联网之光,持续赋能巴渝大地的千行百业,重庆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春春 吴静 李波 雷羽 尹力 李嘉博 综合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