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浩气长存 山河不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家正在有序散场,还有好多人在回味。记者说,现场最热泪盈眶的瞬间是战旗方队亮相的时刻,80面抗战英模的旗帜迎风猎猎展开,大家也感受到了这种抗战精神的传承。

侨界代表、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陈建新说,大家最清楚祖国的强大对海外侨胞来说是如何重要。

还有最“惊喜不断”的瞬间,来自于装备方队。信息作战群和无人机作战群,未来感满满的众多“黑科技”“杀手锏”。尤其是记者了解到其中有“重庆造”的无人机毁伤装置,还有多款新式武器使用西南铝生产的铝合金材料,心里不由升起满满的自豪感。

时代楷模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颌面外科主任医师张劲松表示,自己有过援外经历,祖国强大了,我们的援外,我们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挺起腰杆,我们也要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迪拜中阿卫视驻华记者方浩明告诉记者,放鸽子的时候他已经忍不住哭了,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他小时候遇到过两次战争,所以看到中国为和平做出这么多努力,他相信全世界都会看在心上。

8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在这一全人类共同铭记的特殊时刻,中国人民以最庄严的方式纪念胜利,告慰牺牲,宣示正义与和平。纪念大会盛况,第一时间传遍巴渝大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抚今追昔、激荡人心,在重庆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在抗日英烈王超奎的故乡——武隆区庙垭乡,英烈后代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同观看直播。在万州,101岁的老战士喻良科精神矍铄,震撼的阅兵画面、精良的武器装备让老人热泪盈眶。在九龙坡,95岁的抗战老兵万众一穿戴整齐,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

生逢盛世,勿忘历史。今天,倍感自豪的不仅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老战士,在巴渝大地,从城市社区到乡村院坝,从机关单位到企业车间,从建设工地到公共交通,人们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天安门广场,与北京同频共振。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城市进行了长达6年零10个月的大规模、无差别轰炸。看不到尽头的空袭,也许能遮住太阳的光芒;但愈炸愈强的重庆,以不屈的脊梁,熔铸着最坚韧的希望。1942年6月,时任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爵士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英国民众发表广播演说:“中国仍屹立不移,足以象征中国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决心之重庆,乃成为全世界各地家喻户晓之一名词。”当时的重庆,聚集了243家内迁工厂,占迁川工厂总数的93.46%。1937年11月12日,担起兵工制造重任的金陵兵工厂奉令向大后方迁移,仅用时3个多月,就在重庆嘉陵江北岸正式复工,后改称第二十一兵工厂。第二十一兵工厂,也是抗战大后方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这是由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的《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头顶着轰炸“猛进”,这就是当时工人们的真实写照。

在李承干等兵工专家和广大兵工工人的努力下,重庆生产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为支撑长期抗战、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十一兵工厂于1957年更名为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长安汽车前身。近百年过去了,《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依旧被作为长安汽车和长安望江的企业歌,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在新一代工人中传唱。这穿越时空的旋律,化作一曲激昂的工业史诗,在嘉陵江畔激荡起生生不息的前行力量。

为保存民族工业命脉,当时沿江沿海的工厂企业,纷纷向西迁。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大量西迁的工厂设备、军工物资涌入堆积在宜昌。9万余吨物资,3万余人员,几乎全国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的精华,都集中在那里。卢作孚率领民生公司,克服日机轰炸、趟过急流险滩,40天生死抢运,奇迹般地完成了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大转移。中国的工业命脉,也得以在重庆扎根。八十年后,重庆作为“制造强市”,工业门类齐全,正提速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制造业成为这座城市最厚实的“家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如果说,抗战工业遗产,为重庆乃至中国的现代工业奠定了根基,那么,抗战时期那段悲壮的教育内迁史,则为中华文明保住了火种。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寇疯狂摧残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对高校实施野蛮轰炸。为避战火,抗战期间,全国108所高校中有77所被迫内迁,超过30所扎根重庆。各大高校在内迁之后复课,日军的轰炸、物质的匮乏,击不垮师生们的精神世界。仅仅是在重庆九曲河边的中央大学柏溪校区,就走出了朱光亚、钱骥、黄纬禄三位“两弹一星”元勋,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物理学泰斗冯端。内迁8年间,70余所高校保全了85%的师资力量,培养出23万毕业生,战后中国科技精英中72%出自内迁高校。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副主任胡善清介绍,毛二可院士童年的时候随抗战内迁的父母到了重庆。中学时代在防空洞里使用废旧的零件造了收音机,后来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留校工作,成了中国雷达界泰斗。2019年的时候,毛院士带领团队回归重庆,从事雷达技术的研发。这就像一场跨越八十年的时空接力。如今,我们研制的这种车用毫米波雷达,已经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更是最好的教科书。置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80年过去了,当年为兵工厂提供庇护的防空洞,如今飘散出了火锅的麻辣鲜香;昔日民生公司船队血染的航道,则长成了“黄金水道”。这座历经历史上最惨烈轰炸的英雄之城,正以沧桑巨变回应那段战时烽火,以“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春春 袁媛 邓静 李波 李艺 丁琳 李嘉博 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