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田间”到“舌尖” 石柱黄连已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重庆作为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凭借三峡库区、武陵山和秦巴山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孕育出极为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宝库。”8月25日,在中国·重庆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介绍。

微信图片_20250825160440_3_6.jpg

发布会现场。杨雨实 摄

据了解,十多年来,重庆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积极发展壮大预制菜、柑橘、中药材、榨菜、茶叶、重庆小面等6大特色产业。以石柱黄连为代表的“渝十味”中药材,成功申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石柱黄连以其道地品质享誉全国,成为中医药材中的珍品,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条。

在种植基地建设上,坚持用好巴山渝水的宝贵自然条件,推行黄连规范化生态种植,推广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黄连全过程按标准化生产,成功创建“中国优质中药材黄连示范基地”。当前,全市黄连在地面积近10万亩,产量占全国需求量的60%左右。

黄连1_黄连1_0.jpg

石柱黄连。石柱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加工产品研发上,充分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开发出具有梯次化的全产业链产品体系,实现了对黄连的全资源化利用。以花为原料,开发出黄连花茶、黄连花菜等地方特色食品;以根茎为原料,开发出“五黄养阴颗粒”等中成药;以须为原料,开发出黄连须散等中兽药;以提取物为原料,开发出黄连牙膏、黄连香皂等日化用品。

在品牌培育提升上,聚力打造“石柱黄连”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构筑“地理标志+农业文化遗产+全国百强品牌”三重价值体系。深入挖掘黄连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史事传说等人文景观,推动石柱黄连生产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通过举办产销对接、宣传推介活动,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石柱黄连”入选中药材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单,并成为全国唯一上榜的黄连类区域公用品牌。

20230726强链条增产值 我县培育10亿级黄连产业——沙子镇盘龙村黄连育苗基地.jpg

石柱县培育10亿级黄连产业——沙子镇盘龙村黄连育苗基地。石柱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经营主体培育上,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0家,发展专业合作社25家、规模种植户320余户,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分工协作、基地联建、市场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动发展格局,有效提升了产业链韧性,持续带动农民稳定增收。

在建设市场体系上,持续加大位于石柱黄水镇的“中国黄连交易市场”建设支持力度,加强与国内头部中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供需关系,积极推动石柱黄连出口,将其打造成为更具活力的全国黄连集散中心。近年来,该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是全国黄连交易的“风向标”和最大“集散地”,培育形成了“核心市场稳固、高端渠道畅通、国际市场拓展”的“三位一体”黄连市场发展新格局。

2-5,东田药业黄连产品展示.JPG

东田药业黄连产品展示。石柱县委宣传部供图

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石柱黄连,已成为重庆中药材产业的一张金名片。不过,在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数字化等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下一步,重庆将深入实施黄连种植提质增效、加工提档升级、品牌培育壮大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四大工程”,将石柱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市种植业“十五五”发展规划,作为现代农业集群体系中的成长型特色产业集群进行重点打造。建设一批全程可追溯的黄连GAP基地,打造以黄连牙膏为代表的大健康“爆品”,构建以“中国黄连市场”为核心的数字化交易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力争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

黄连全身是宝,产业潜力巨大。为进一步推动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将于2025年8月28日至29日,在“中国黄连之乡”石柱县黄水镇举办“中国·重庆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通过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着力构建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黄连产业高地,为助力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此,我们诚挚地向社会各界朋友发出邀约!欢迎大家莅临美丽的石柱黄水,共襄产业盛举,共绘发展蓝图!”陈勇说。

(  作者:杨雨实 彭佳琪 刘然可 广莲(实习)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